等離子產品面臨全球性陣營萎縮
在松下大舉投資液晶的時候,必須被注意的問題是這些最終的大尺寸產品會被銷往何地?其實,對市場的擔心顯得有些不合時宜。拿松下自身的數據來講,松下電器產業在07年平板電視銷量方面制定了PDP等離子電視達到500萬臺、液晶電視達到400萬臺的計劃。但是受制于液晶面板的采購難度加大,因此截至07年12月末,松下未能按計劃實現液晶產品的供貨量增長。松下目前預計液晶電視的年銷量為350萬臺左右,比最初的計劃減少了12.5%。
松下目前液晶產品的供應不足尚沒有根本性的改觀。對于全球市場而言,液晶目前依然處于供應趨僅狀況。所以,松下自然會對自身的液晶生產線的建設充滿信心了。
同時,另一個值得注意的問題是,在包括中國在內的平板電視新興市場,液晶的滲透率遠遠大于等離子電視產品。07年,國內平板市場,等離子的銷售數量僅僅占平板總體銷量的7.9%,創出歷史新低。分析認為,在新興市場,液晶的優勢明顯大于等離子產品。這些市場將成為決定未來平板產業企業排行的重要因素。
據悉,07年國內市場已經超越日本市場而成為全球第三位的平板消費國。但是在國內總體的彩電銷量中,CRT產品依然占據七成以上的市場。這說明,在中國市場未來平板的額增長情況非常客觀。同時名中國市場對未來彩電產業企業的格局具有決定性的影響。
結合國內市場對液晶產品的有好,可以看出松下液晶項目并不缺乏未來的市場支持。同時,作為世界頂級彩電企業,松下也不希望被由于堅持等離子產品,而被拒之于中國彩電市場一流品牌之外——目前的松下恰恰由于堅持等離子產品為主,而無緣國內平板市場10強的位次。
事實上,這種國內市場液晶明顯具有優勢的格局已經對一些企業的市場戰略產生了根本性的影響。
在等離子企業退縮的戰略中,飛利浦在國內市場的全面收縮最引人矚目。2007年3月,飛利浦消費電子公司首席執行官魯德普羅沃斯特在香港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公司已經決定逐步撤出等離子電視機市場,將重點放在液晶電視機上面。普羅沃斯特指出,除了北美和澳大利亞市場之外,飛利浦將減少其他市場的等離子電視機產品銷量,它打算在2007年晚些時候停止在中國銷售其等離子電視機。飛利浦并不是等離子行業的無名小卒,2006年,飛利浦排在全球等離子電視機市場的第四位,其收入所占市場份額為10%左右。飛利浦的退出給了業界一個非常強烈的信號,那就是等離子真的“不行了”。
在全球市場上,退出等離子陣營的企業則更多。2007年底,另一家具有等離子面板資源的等離子企業,日本富士通集團表示,因為等離子產品已經無利可圖,將停止生產等離子電視機。富士通集團曾經是世界上第一個將等離子技術推出商業市場的公司。日本中央硝子(Central Glass)在2007年12月初宣布了將解散在韓國的PDP等離子玻璃合資公司Display Glass Alliance(DGA)。DGA成立于2005年6月3日,是一家生產及銷售PDP用高應變玻璃底板的合資公司。中央硝子表示因為市場發展放慢,無望獲得較高利潤,所以該公司在商業生產開始前放棄了經營。
此外,日立公司于也在2007年中宣布,將停止其一家子公司的等離子面板生產線運轉,以便在日立去年10月投入運轉的最新生產線上推進集約化生產和提高運營效率。伴隨這次停產,該公司將產生約150億日元(約合1.3億美元)的特別損失。韓國LG電子也在2007年宣布停產部分等離子屏生產線,同時三星在韓國的標清(分辨率為852×480)等離子屏生產線也在2007年停止了生產。最近,日本先鋒也做出了退出等離子面板業的決定。
分析認為,導致眾多等離子企業以退為首的主要原因來自于成熟市場等離子產品的增長乏力,以及新興市場對等離子產品的“厭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