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挑戰
三星是否需要這次變革?答案取決于你如何判斷其處境。
符合企業成長規律的,幾年前讓全球側目的三星高速增長奇跡,已經暫且告一段落。在2000年至2004年,三星保持著兩位數的增長率。但這一輪上升曲線在2004年就走到了頂點:當年三星電子的凈利潤突破了104億美元。在當時,三星的市值大約占到韓國證交所總值的1/4。
接下來的2005年和2006年,數字上的確不再像往常一般令人炫目:2005年的收入與2004年持平,但利潤僅為78億美元,2006年利潤略有提升,也不過85億。而在今年,三星電子發布的第二季度財報是2001年以來最糟糕的一季:運營利潤僅為9.93億美元,同比下降36%。這也讓外界對其今年的整體景況有了個不太樂觀的預期:全年運營利潤可能約為2004年(131億美元)的一半。
但換個角度看,三星電子的真實狀態,其實并沒有數字上那么糟糕。有賴于其極為卓越的執行力,當諾基亞和摩托羅拉紛紛宣布手機利潤率下降的時候,三星手機業務的利潤率卻從去年第四季度的7%增至13%。它也恰到好處的抓住了摩托羅拉遭遇困境這一機會,重新回到了手機市場占有率第二的位置。即使整個液晶電視都在虧損中掙扎,三星在此領域仍能保持大約9%利潤。
正因此,業內不乏有人認為:三星的疲軟狀態是芯片和LCD行業的循環低迷所造成的。
但三星電子內部對自己并非這樣寬容。“三星的產品確實更具競爭力了,但是在很多領域,比如設計、軟件等,仍然落后于世界頂尖水平。”三星電子董事長李健熙今年7月在一次內部會議上這樣警告管理層。而美林一位駐首爾的研究人員對三星電子目前心態的最基本判斷是:“他們在擔心自己會重蹈索尼10年前的覆轍。”
的確,深入挖掘其業績變化的因果,可以看到這樣兩種挑戰:在純技術領域,如芯片制造,三星的技術領先已經隨時間而被淡化;而在面向消費者的領域,三星的品牌又沒有強大到讓消費者形成“狂熱”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