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潤下滑、難覓明星產品、聞名世界的品牌亟待變得更酷……從廉價品牌變為亞洲最著名消費電子公司之后,三星電子為何需要再度升級?
文《環球企業家》記者 李碩
設想一下,你掌管著這樣一家公司:過去十年里,它從一家廉價電視制造商變成了亞洲頂級消費電子公司,在液晶面板、電腦內存等八個領域占據著全球市場的頭把交椅。它有著軍隊般強大的執行力,以及全球一流的工業設計水準。它有充足的利潤,僅2006年就盈利85億美元,這相當于同期聯想集團利潤的52.8倍,或蘋果公司利潤的5.3倍。此外,它還有一個價值169億美元的品牌:這一品牌價值大于索尼、耐克和古奇。
接下來,你還需要做什么?
對于三星電子的真正舵手,三星集團副會長尹鐘龍來說,只有一件事是他不會做的。“最危險的行為是沉溺于自滿之中,突然間發現自己已經處于落后的境地。”尹對《環球企業家》稱。
如果你認為這是一句陳詞濫調,不妨留意這樣一些事件:過去一年間,三星已經更迭了三大業務部門的全部領導者;極度厭惡裁員的它開始了新的裁員計劃;曾為塑造高端品牌形象而果斷退出沃爾瑪的三星電子,重新開始了低端路線;而在芯片、液晶電視和手機之外,它正在尋找自己未來的兩根增長支撐點:打印機和系統LSI……
不妨將這場低調——韓國之外的幾乎所有媒體都忽略了它——但劇烈的內部革命計劃稱為“三星3.0”。如果對這家擁有38年歷史的公司進行斷代劃分,則1997年無疑是“三星1.0”和“三星2.0”的分水嶺:從這一年起,三星告別了以往簡單對銷量的訴求,依靠產品質量、設計能力和富有成效的營銷手段,逐步升級為消費電子領域的高端品牌。它在過去十年的工作與成效,稱得上亞洲商界的最大奇跡之一。
而眼前這場變革,雖然沒有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類似的嚴酷背景,卻同樣艱難。它需要解決的,是一系列國際化攀升過程中的最艱難考驗:擁有高質量、精于設計的產品后,你能否開發出隨身聽、iPod一類的徹底改變行業規則的革命性產品?擁有全球范圍的不俗知名度之后,你能否讓用戶對品牌的情感從知道、信任變成依賴?擁有穩健的利潤源后,你能否找到下一個大機會?最根本的:在依靠三洋、索尼等對標對象的經驗教訓下,三星成為了全球頂級公司之一,現在它能否通過自己的力量開創出一種獨特的存在方式?
這是一個中國企業未曾涉足的領域,即使整個亞洲消費電子行業,也只有索尼完成了這一“驚險一躍”。而現在三星所經歷的,無論成功、失敗的體驗,都是一個中國商界難得的觀摩樣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