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與日系彩電軍團輝煌的歷史、強大的陣容、巨大的制造能力,形成鮮明對照的是彩電歷史上最大規模的集體虧損!——不僅僅是日系彩電終端業務、甚至包括面板等上游業務都陷入了空前的漩渦。據統計,日系面板巨頭夏普和松下的持續開工率有時甚至只維持在五成到六成的水平——嚴重低于盈利警戒線。
這一年,日元兌美元大幅升值。潛在的形成了日系彩電產品國際市場銷售的成本壓力:日系彩電在面板、面板關鍵材料和組件、IC芯片等主要成本部件上過多的依賴于本土供應的優勢,在日元大幅升值的背景下成為了“致命劣勢”。而這一年,全球平板市場上下游產能全面過剩,超過市場需求、產品價格更是一路走低。尤其是日系軍團主要的競爭者,韓國企業在韓元兌美元持續貶值的影響下,利用匯率和人工成本優勢不斷擴大市場份額和既有優勢。
這一年,日本發生了大地震、海嘯以及此后的福島核污染危機。自然災難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上半財年的制造、產出和銷售市場。同時,日系企業在泰國的制造基地也受到了泰國大洪水的影響,在年中不能為日系企業提供持續的“制造能力”。
雖然“災害”重重,金融危機不斷發酵的因素成為了解釋日系彩電企業全面虧損的重要原因。但是,日系軍團的不振與韓國和我國的彩電終端品牌全面盈利的境況的巨大反差,不得不讓人對其虧損原因的“日元說和災難說”難以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