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以來,一些企業為了減輕自己的責任,故意拋出了“平板電視非電視”的論調,并一直不執行國家的“三包”規定。對此,中國消費者協會副秘書長武高漢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指出,“平板電視非電視”的論調其實就是“白馬非馬論”,是非常荒謬的,其本質就是廠家不負責任的體現。國家“三包”規定明確顯示電視機在其界定范圍之列,平板電視既然也是一種接收電視信號的產品,當然是電視機,因此就應該執行國家的“三包”規定。現在廠家推出的“平板電視非電視”的觀點,理由不過是“三包”規定里沒有“液晶、等離子”等平板電視的字眼,這看起來好像有一定的道理,實際上這是故意曲解國家的法規,以圖逃避自己的責任。
武高漢指出,國家的相關法規的解釋權在法規的制定部門,家電廠家對國家的法規只有執行的義務,而沒有解釋的權力。但現在平板電視行業的生產廠家都儼然成了法規的解釋部門,不知道是誰給了這些廠家這么大的權力。
正是因為平板廠家擅自解釋國家法規,拒不執行國家“三包”規定,才造成了目前平板電視售后服務市場混亂,消費者權益得不到保障的現狀。武高漢告訴記者,2006年,全國范圍內消協受理平板電視投訴同比上升達90%左右,主要就是企業縮短“三包”服務時間引起的,而且主要集中在平板電視的主要零部件——顯示屏的包修上。
記者調查發現,自從平板電視問世以來,液晶屏出現問題只能換不能修的聲音便一直左右著平板電視的售后服務,也成為了困擾消費者的最大難題。對此,武高漢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一語道破了這個維修上的最大謊言:“液晶屏壞了,一般都認為修不了,其實不是。損壞的液晶屏不僅能修,而且修復的價格可能只占到整個屏價格的20%。”武高漢向記者透露,據他了解,目前上海已有專門的公司從事損壞液晶屏的回收和修復業務。他指出,如果該環節沒有相應的監管,不排除修復后的液晶屏被二次使用的可能。
武高漢表示,近年來,傳統家電產品包括CRT彩電、洗衣機、冰箱因質量問題引發的投訴逐年下降,平板電視等新興高科技產品的投訴則呈上升趨勢。一些企業借口平板電視不在“三包”之列,逃避責任,將本該自己承擔的責任轉嫁給消費者,尤其是對液晶屏的售后維修,更是采取只換不修的態度,給消費者帶來了沉重的負擔。
不僅如此,由于平板電視廠家擅自曲解國家相關法規,自定平板售后“三包”內容,導致很多平板電視的消費糾紛難以得到有效的解決。武高漢告訴記者,現在針對平板電視的消費糾紛增長很快,解決難度也因為平板電視廠商不執行國家“三包”規定變得非常大,消費者的合法權益也因此難以得到保障,這種狀況若不能得到及時的改變,消費者對平板電視的信心將會逐步下降,最終受損的必將還是平板電視廠家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