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家電企業在資金和技術上都存在短板,憑借他們自己的力量很難進入飛速發展的液晶面板產業。但是面板問題得不到解決,中國彩電企業將會在液晶時代的競爭中不斷喪失話語權,成為被“邊緣化”的一族。為此,廈華電子為國內家電企業提供了解決液晶電視面板供應的第二條道路——與上游企業結成聯盟。
對這條道路的前景,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市場經濟研究所家電專家、中國電子商會副秘書長陸刃波認為,廈華與上游企業的合作,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大陸平板電視企業單純裝配生產的困境,同時擁有平板面板、模組和整機業務。令廈華在內地市場競爭中也占據了一定優勢。伴隨著內地液晶市場的發展,其他國內彩電巨頭也將加快向上游滲透的步伐。
2006年8月底,以受讓32.64%的股權的方式,世界五大液晶面板廠商之一的中華映管正式入主廈華。依據廈華與華映簽訂的《關聯交易協議》將優先提供廈華生產所需的LCD面板,并根據生產需要至少保證其40%的需求,特別是在每年8月至次年1月旺季貨源緊張時,華映必須確保公司所需。同時華映承諾,其供應給廈華的面板價格,不高于同一時期(同一月份)市場平均價格,在廈門保稅區內設立保稅倉庫,存放足夠保障公司30天生產所需的LCD面板數量。此外,華映還將投資2億美元在廈門建立年產500萬片的液晶屏模塊組制廠。在緊鄰華映的液晶屏模組廠的地塊上,一座廈華斥資13億元、設計年產能800萬—1000萬臺的平板電視工業園動工在即。
在廈華電子總經理呂鏡松看來,由于兩個工廠毗鄰,首先縮短了液晶屏供應距離,節省大量物流成本。此外,華映給廈華的液晶屏供貨將比目前國內其他彩電企業的液晶屏采購價格更優惠。
相比于成本優惠,更讓呂鏡松動心的是,廈華借助華映完成了向上游生產——液晶屏制造業的滲透!澳壳捌桨咫娨曀玫腡FT液晶屏制造過程主要分兩階段,前一階段做好玻璃基板,灌完液晶后,再切成需要的尺寸;后一階段是將驅動IC、背光模組等組件組合成液晶模塊。經過兩道工序才制成液晶屏幕!眳午R松認為,華映的到來,使廈華可以介入到這兩個階段。
由此,在全球實現集面板、整機于一身,通吃產業鏈上下游的彩電企業主要為日韓巨頭的現狀下,廈華成為了國內唯一一家具備這種身份的彩電企業。
由于這種身份,保證了廈華生產制造的有序進行。
在今年上半年以32/37英寸液晶電視屏幕為主的,小尺寸面板的漲價和缺貨風波中,相比其他企業吃緊的面板供應,廈華依然能夠穩定地獲得面板資源,順利生產。
同時,廈華在“屏”資源的另一優勢,體現在改變了以往的產品研發模式!斑^去上游供應商提供什么產品,下游廠商只能被動接受。而現在廈華就可以向上游企業直接提出各種技術和規格要求,讓上游供應商照單生產,從而實現上下游產業互動!眳午R松欣慰地說道。
最近,廈華發布的HW系列的“藍極”、“藍海”六大機型,則被呂鏡松稱為廈華與華映戰略合作之后,兩岸精英攜手打造的精品。“從所采用的芯片到整機電路設計到功能特點,均是廈華工程師和國際精英合作的結果,代表了中國乃至世界最先進的電視技術!眳午R松介紹道。比如,目前,廈華彩電全線產品包括平板電視,其整機各原材料零部件的再生利用率超過65%以上,符合歐盟關于信息家電產品回收再循環利用的有關規定。
呂鏡松表示,除了在上游關鍵零部件的直接支援外,華映擁有制造管理、品質改善系統、供應鏈與成本管理等方面的經驗,這些優勢已開始源源不斷地輸入廈華。一年來,廈華對品質與成本的改革優化,已取得一定成效且持續深化,廈華正成為兩岸彩電業的產業融合平臺。
比如,從研發設計這個源頭,廈華就開始進行質量控制與成本優化的考量,并通過對繁雜的零部件、材料等進行簡化與標準化,提高新品開發時效,并保證其競爭力。同時,廈華還導入JIT準時生產模式、MPS主生產計劃管理以及以財務數據為核心的MIS管理信息系統等。
“對于廈華而言,與華映的結合,最大的戰略意義在于打通了平板電視及傳統彩電供應鏈的垂直整合,也就是獲得液晶面板及顯象管資源供應上的優先保障;而在上下游技術資源共享以及更合理的產業鏈分工協作等方面,則實現有效對接與優勢互補!弊詈螅瑓午R松向《科技中國》如此評價了此次兩者的結合。
對于平板電視另一核心部件——芯片,廈華的先進模式同樣值得借鑒。從2003年起廈華先后與上游國際專業芯片巨頭紛紛組建聯合實驗室,與一般企業直接從廠家采購芯片成品不同,廈華彩電應用的芯片從設計階段,就提前介入生產流程,確保芯片與整機的融合,優化產品品質與性能保障!斑@些芯片聯合實驗室的科研成果的知識產權都歸廈華所有!眳午R松對這一點非常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