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資平板電視品牌市場總體分析-夏普篇
慘遭外資品牌壓制
作為一直以液晶電視之父著稱的夏普,在今年平板電視領域,可以說是坎坷深出多磨難呀!一方面遭到價格戰的攻擊,另一方面在面板上也是重重受阻。據市場調查公司Display Search發表的統計數字顯示,索尼第四季度市場占有率為14.6%,成為液晶電視出貨量最多的廠家;其次是飛利浦的14.2%,第三才是夏普的13.6%。權威機構iSuppli的報告也指出,夏普的市場占有率在最近幾個季度中,逐漸遭到索尼、三星、飛利浦等競爭對手的侵蝕。
夏普為了反抗搏擊一拼到底,以推出新品來爭取有利市場,但從結果來看,表現的并不是十分明顯,與國產品牌在銷售量方面相比,夏普顯得有點無力侍從的樣子,這跟夏普使用“臺灣屏”有直接的關系,夏普在狡辯中失去了誠信,同時也失去了市場。
押注液晶 想稱王平板
不久前,一些權威機構對夏普的平板電視戰略進行了分析,夏普正在挖掘最大的潛能生產液晶電視,從今年4月份起,夏普液晶電視產量整體提高了50%,達到了600萬臺。夏普片山干雄亦表示,到2008年,全球液晶電視市場規模將會成長到8,000萬臺規模,同時由于液晶電視較過去CRT電視更輕薄,因此液晶電視不僅僅只是取代既有的CRT電視市場,在空間節省、應用變多的情況下,也會創造出更多的需求。
在“2006亞洲LCD產業高峰論壇”上,夏普專務董事、AV與大屏幕液晶業務主管片山干雄表示,2006年、2007年和2009年的全球液晶電視的銷售量將分別達到4200萬臺、6600萬臺和1億臺。借2008年北京奧運會、上海世博會以及數字電視開播時間確定的東風,中國液晶電視將面臨非常好的發展機遇。夏普液晶電視已明確了在中國液晶市場的發展方向,即全力向大屏化和全高清(FULLHD)方向發展。
今年8月正式投產的夏普龜山工廠二期,主要以生產42英寸、46英寸和52英寸液晶屏為主,如果以46英寸屏計算,龜山二期工廠的月產量能夠達到12萬臺,大幅提高了生產效率。據透露,夏普方面正計劃再投入2000億日元,繼續在日本本土擴大液晶屏的產能,以滿足自身整機生產,并保持全球重要屏資源供應商的地位。
不過從平板電視整體發展趨勢來看,盡管數字令人著迷,夏普的平板電視之路注定不會一翻風順,有關業內人士說,只有削減生產成本并提升在美國和歐洲的品牌形象,夏普才能穩坐老大位置,一切都是做比說難,夏普只能將平板電視壓注在液晶電視上,一切竟看造化。
“臺灣屏”造成的傷害
自2006年10月夏普在使用臺灣屏事件以來,夏普對“臺灣屏”事實抵死不認,夏普對消費者要求“熟視無睹”,更令人可恨的是,該事件的“主角”在輿論的一片聲討聲中,仍選擇了“死扛”。一些因為不知情而購買了夏普液晶電視的消費者要求“退換貨”。對此,夏普方面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態度“強硬”——只要質量沒問題,夏普一律不予理會。
然而有業內人士指出,在消費者不知情的情況下,除了夏普之外,還有索尼、東芝、三星、LG等品牌在部分低端產品都使用了臺灣屏,來降低平板電視成本,力壓國產品牌,打贏黃金周價格戰。有關專家表示,挾領先的品牌和整機成本控制優勢,日韓品牌可能重劃國內液晶電視市場版圖。
雖然整體上外資品牌的價格普遍高于國產品牌2000元以上,但根據國美統計的數據顯示,外資品牌在彩電銷售領域依然占據著優勢,“十一”期間彩電銷售額的前5名都被夏普、東芝、LG、索尼、三星等外資品牌占據。根據蘇寧電器有關人士統計,雙節期間,包括索尼、東芝、LG在內的國際品牌液晶電視與國產電視的價格差由20%至30%,下降到10%。
對于價格的下調,從消費者的角度來說,必然是好事,但是作為高端的外資品牌,以不道德的行為來從中獲取暴利,也有點太欺負消費者了;這不僅給消費者帶來了傷害,給自己也留下了不光彩的一面,如果長此下去,夏普最終的結果必將是走向滅亡的邊緣。不過自夏普液晶電視使用“臺灣屏”事件以后,在前不久推出的液晶電視新品中,全部都采用ASV液晶技術第八代低反射液晶屏,在此也給自己挽回了一些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