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小間距LED顯示市場繼續彌漫“價格戰”硝煙。甚至,上游市場的漲價,都無法阻止下游終端的價格競爭。從P2.5到P1.5,市場主流產品已經全面“進入戰爭狀態”。
首先,P2.5規格的產品,作為入門級小間距LED獲得了“沒有門檻的供給支撐”。即,幾乎所有涉足LED顯示屏的制造商,現在都可以制造出品質可靠的P2.5級別的小間距LED屏。這使得這一間距的市場,迅速的淪為傳統室外屏那樣的“紅海”。不過,價格戰和技術普及化的好處也很大——更多的低預算客戶采購了P2.0-p2.5的產品,更小間距的技術也滲透到室外大屏市場,“室外小間距概念加速發展”。
第二,P1.8-p2.0的小間距LED產品依然表現出“市場拐點”的意義。即,由于其已經具有一定技術難度;以及2-3萬每平米的報價,使得當體項目動輒10萬元以上,采購方更為“謹慎”,其市場結構依然呈現“品牌高端集中”的趨勢。
第三,P1.5-1.6產品2017年的價格進攻力度明顯加強。這是因為這一區間產品的供給顯著增加。市場從只有高端品牌涉足到所有品牌化企業都有涉足的轉變,讓其從“高利潤產品”,逐步變成“規模化產品”。這個層級產品的價格較量,是2017年價格戰的核心看點之一。
第四,在廠商技術力量并不平均、既要控制產品成本,還想充分體現產品技術水平的思路下,P2.0以下產品的“細分”更為明顯。很多廠商標識出P1.667這樣精細到小數點后三位的“產品編號”。——一點點的差異都不放過,成為價格戰激烈狀況的“另類注腳”。
總結而言,小間距LED價格戰的原因無外乎三個,即技術門檻逐漸被踏平、市場參與者眾多、行業毛利依然極具吸引力。這三點在2018年依然難以“改變”。這也就決定了2018年價格戰不會休止。
但是,每一年的價格戰都不會是“前一年”的重復。在2017年P1.5產品基本淪陷、產品間距標注到小數點后三位的背景下,2018年P1.2-p1.5的產品是否能獨善其身呢?廠商們是不是開發出P1.4XX這樣的產品,讓這個小間距LED市場“細分線”更細致呢?在P1.8-2.0產品上,2萬元大關幾乎已經就差臨門一腳。2018年這一腳是不是會大規模的踢過去,帶動小間距應用指標的進一步升級呢?至于P2.5產品,是不是存在主要項目工程從5萬元以上采購額,向5萬元以下采購額進一步下降,以及產品間距指標進一步細化的可能呢?
以上這些設想幾乎都不存在“成本性”和“技術性”的難題。市場是不是如此發展,僅僅是行業參與廠商的“競爭策略問題”。從這個角度看,2017年小間距LED市場的集中度進一步加強,這增加了很多二三線企業的“生存危機感”。包括一些上市公司,業績都出現了波動。
在這樣的行業競爭格局下,不排除更多的企業不是從盈利角度出發,而是從“搶了份額才能生存”的邏輯出發,不斷提升價格戰的強度。另一方面,LED上游市場的價格漲勢亦不會長期維持,2018年下半年,亦可能為行業帶來更多的彈藥支持。在2017年LED上游漲價5-10%背景下,小間距LED價格戰都沒有中斷,2018年隨著上游價格的穩定,價格戰勢必有更為兇猛化的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