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4年,伴隨小間距LED顯示系統的爆發式發展,小間距LED的應用領域不斷拓寬。從最初的廣告市場,到目前廣電、演出、會議、指揮調度,甚至高端別墅彩電,顯示行業沒有小間距LED參與的領域已經所剩無幾。
2017年下半年,三星更是實現了小間距LED屏在“數字電影放映”市場的突破。——這一市場自電影技術誕生以來一直是“投影顯示的自留地”。雖然三星的這種突破幾乎是“實驗性”的,但是還是引起了人們的廣泛關注。
首先,從應用場景看,數字電影放映是一個高度苛刻的環境。其對畫質質量、產品穩定性、應用經濟性、設備可維護性等具有極高的要求。而且,電影放映是在公共場所進行,這不同于專業會議室或者指揮調度中心,那種幾乎是“被管控的應用環境”——公共開放空間的設備,更要具有“耐用性”。
第二,數字電影放映本質是“視覺效果經濟”。消費者購買的就是大屏幕上出色的畫質。所以,數字電影放映對顯示效果的需求是極高的,包括色彩、對比度、立體感、景深、舒適性等。這也是為何這一市場長期被DLP數字放映機獨門技術霸占的原因所在。進入數字電影放映市場,意味著對小間距LED顯示畫質性能的考驗。
第三.數字電影放映市場是一個可以充分進行價值評估的市場——一塊屏幕用多久、綜合成本如何、影廳收益如何都可以詳細且可靠的量化。這與很多會議、廣告、指揮中心的應用狀態具有“價值抽象性和模糊性”大不相同。作為一種經營資產,數字電影放映市場的小間距LED屏,幾乎具有與LED租賃市場相當的“成本可控性需求”。
“這是最極致的細分市場”——如此形容數字電影放映市場并不為過。但是,這還不是這一市場的全部特征:市場份額高度壟斷、采購商以大型連鎖企業為主、很多項目商需要賣方提供融資支持……等等,這些特殊的經營性因素,讓數字電影放映市場變得更為復雜。
所以,三星能夠將小間距LED擠進數字電影放映圈,是一個非常有意義的事情。而且,未來隨著小間距LED技術的進步,例如微間距、MINI-LED、COB等的發展,小間距LED完成能夠為數字電影放映提供“不斷進步和完善的技術方案”。
不過,小間距LED的一系列前沿技術,都還沒有真正“大量落地”。這是2018年數字電影市場小間距能走多遠的最大障礙。按照現有的產品技術進步路線圖,可能需要兩到三年的時間,第三代小間距LED產品才會大量投入市場。而在這之前,傳統表貼產品的像素顆粒化、視覺舒適性顯然不利于小間距LED在數字電影放映市場的大規模發展。
基于這樣的分析,可以判斷,2018年在數字電影放映圈推廣小間距LED的品牌依然是鳳毛麟角,甚至很可能是三星的獨角戲。小間距LED的電影放映應用,更多的處于“市場科普”階段。雖然會有進一步的項目落地,但是不會形成潮流和趨勢。更多的電影院線依然會采用觀望為主,嘗試為輔的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