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用顯示行業是一個多元化的市場,還是一個單一化的市場呢?這個問題的答案在不斷變化。而且,答案自身越來越接近于“單一”主線的市場。2016年、2017年,乃至之后更長的時間,這個規律不會改變。
一方面,從顯示技術看,形成商用顯示市場多元化的核心條件是“高端產品的門檻”。例如DLP拼接和液晶數字告示標牌,兩個產品不僅技術類型不同,進入市場的門檻也不相同。這是DLP拼接長時間成為“唯一高端大屏”選擇的原因。但是,這樣的局面正在改變。
首先,技術進步改變了此前高高在上的門檻。例如,激光光源和LED光源自身的穩定性,使得新光源下的DLP拼接在“最脆弱環節”,光源上的得到了“一次性”的門檻高度釋放。再例如,自動化焊接和電子加工工藝的進步,讓小間距LED屏的大眾化門檻已經下降到P1.5層面。
其次,商顯市場從業廠商的進步。這包括規模、實力和研發創新激情等多個方面的激烈。在市場競爭中,強者總是希望不斷加強自己。弱者后者被淘汰、或者成長的更為強大。擁有更大的實力,使得所謂高端產品的“技術門檻”相對下降。
但是,相對于技術性因素,市場需求性因素對商顯市場多元化經營格局的挑戰更為明確:這個所謂需求型因素就是“智慧化”。
智慧化的基礎是什么?萬物互聯。或者說,此前從屬于不同系統的商顯產品,現在有很大的需要在一個體系內工作——作為供應商、集成商,為了適應這種需要不得不兼具高中低端產品的服務能力,不得不具有跨應用門類的服務能力、不得不在不同技術線路上都有所布局和突破、不得不打破原來的行業市場壁壘。
或者說,未來商顯市場的應用是向兩端延伸的:一方面是更為細分的應用門類,如單體大屏、拼接墻、異型屏、高亮、3D屏幕、觸摸屏幕、室內和室外應用、極端條件應用產品等等;另一方面,商顯應用會呈現出數據信息的共享、互連、互通,乃至智慧化。在這兩個方向之間的就是“供應商、集成商”,它們必須提供綜合性的需求解決方案。
也正因為如此,商顯行業已經進入告別細分行業大割據,向一個大廠為王、方案先行、比拼綜合素質和從軟硬件領域全面IT信息化的發展新階段。這個規律在2017年依然適用。而能否體現出如上發展規律,則是一個企業能否保持長期穩定增長的前提。
2016年,商顯市場的答卷是非常漂亮的:幾乎每一個細分領域、細分產品線都在增長。雖然其中也有全行業超過10%,甚至個別品類高達30%的降幅,部分產品線企業的虧損,但是這些掩蓋不了“萬物互聯、屏顯無處不在”大趨勢的到來。2017年的問題主要在于,如何規避價格戰導致的利潤雷區、如何跨產品線和細分市場獲得高質量的效益型增長。總之,風險與機遇并存,機遇大于風險;躁動與不安交織,躁動和不安的原因在于困難的出現,更在于機遇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