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有的面板業投資中,可以分為三大類:第一類是新建項目——這會直接增加行業產能(例如京東方合肥8代線、LG和三星的大陸8代線、京東方和三星5.5代線);另一類則是改造項目——這一類不會增加行業的總產能,而且在改造施工中,會降低行業的總產能(例如京東方、三星、LG的大尺寸OLED供給線);第三類則是面板前端項目,例如華星光電的6代LTPS,這些項目對行業產能的影響尚不明確。
雖然面板業的投資可分為以上三大類,而且并不是每一類項目都會增加行業產能,但是業內對面板業持續7個季度的行業性虧損以來,產能卻進一步提升的擔憂還是存在。因此,面板行業必須尋找“高利潤”的產品,作為在開工率不足的情況下盈利的基點。
觸摸屏、視網膜面板、4K2K的彩電用液晶面板、OLED就成為了大家盡可能爭取的產品門類。此外,如果能爭取蘋果這樣的高端客戶,也是提升盈利能力的一個方法。
尤其是在韓國企業在小尺寸和大尺寸OLED面板方面都領先的情況下,其他面板企業提供4K2K的LCD面板就成了折中的辦法。因為,OLED面板還面臨著提高成品率的壓力,短期內難以生產大尺寸的更高分辨率的產品。通過同4K2K的LCD面板,液晶面板能夠形成與OLED的產異化競爭:這種液晶面板技術上是成熟的,在專業市場,特別是醫療、圖形市場已經通過了市場檢驗。
4K2K這是LCD面板面對OLED的一個不錯的競爭選擇:據悉首批蘋果電視即將采用的就是夏普公司的4K2K面板。但是,對于更高分辨率的LCD產品,還面臨著一個難題:沒有足夠的4K2K信號源的支持,面板特性難以發揮——雖然即便顯示低一層次的1080p信號,4K2K面板依然可以獲得更好的平滑度,但是畢竟這種畫質改善是很少的,同時還必須配合更強大的彩電信號處理轉換系統(這回導致終端成本的增長)。正因如此,4k2k技術將很難進入大規模普及市場。
LCD面板狙擊OLED面板的另一個殺手锏是價格:不斷下降的LCD面板的價格將是更多消費者選擇LCD面板彩電的主要原因。分析認為五六年之內,OLED的價格很難追趕上LCD產品:最好的預期是三年內OLED的價格下降到同等尺寸LCD面板的1.5倍。
對于價格這個問題的出現,OLED行業給出的解釋是:現有的涂覆技術成本較高(涂覆成本是OLED加工工藝中單體成本最高的步驟之一)、OLED材料量產規模小成本也較高。這兩點未來會發生轉變。例如OLED材料需求增加,成本一定會下降。如果印刷式的OLED涂覆技術過關,涂覆成本會下降到現在的十分之一。另外,如果不考慮技術的成熟度,僅以理論成本計算,OLED彩電的成本要低于LCD產品,特別是OLED屏幕不需要背光源的這一特點,將會成為其成本方面的巨大優勢。
事實上,無論是提高分辨率、還是降低成本,或者是顯示效果方面LCD產品都不具有“成功阻止”OLED產品普及的可能。因此,全球范圍內的大型面板企業在2012年已經都進入了OLED競爭行列:
京東方在第三季度可能供應46寸OLED面板,同時加速建設5.5代OLED線;華星光電在建設6代LTPS線(這種產品是六代OLED面板的重要部件)——這是全球大尺寸面板供應商中后起之秀,大陸企業的規劃。做為行業先進者韓國企業、臺灣企業無不在大尺寸、小尺寸項目上全力投入。只有日本企業受制于金融危機、日元升值以及連年虧損影響動作落后:但是松下、日本顯示等也在謀劃OLED項目。
大尺寸面板供應商中只有夏普在OLED方面動作最小:首先,夏普在LCD方面投入巨大,而OLED技術儲備卻不足;其次,夏普去年巨虧,進入OLED行業缺錢是大問題;最后,夏普的合作伙伴、液晶面板線的戰略投資人鴻海旗下的奇美已經進入OLED行業——即便夏普現在腳步慢一點,也可以期望依靠日本在OLED產業鏈上的優勢以及奇美的成功經驗后來居上(雖然這只是猜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