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個固定資產數百億,甚至千余億的大企業的管理者,彩電面板產業的決策隊伍中,有誰會不知道2010年四季度至今的行業虧損潮的真實原因呢?但是,面對巨大的利誘,行業企業只要還有精力就不可能放棄投資的熱情!
第一, 規模制勝取代技術制勝。液晶顯示市場去年和今年的惹眼“新”技術有哪些呢?只不過是小尺寸的視網膜屏幕和大尺寸的4K而已——本質都是分辨率的提升,也就是加工精度的提升。
液晶面板產業的實質現在液晶被看得很清楚,絕不是什么創新行業,雖然這個行業離不開眾多的高科技產品;她只是一個簡單的“來料加工行業”。液晶屏幕,甚至OLED屏幕的制備過程,企業需要生產線(工人、廠房、設備)和必要的材料,制造過程不產生任何嶄新的材料產品,只是改變購買的材料(玻璃基板、特種化學材料)的物理組合結構——這有點像服裝廠干的工作:只不過面板業的規模更大、精度更高而已。
因此,面板業的競爭力就會簡單的體現為:加工精度(分辨率、成品率、壽命)和成本控制能力。其中,加工精度問題主要由“設備”和操作設備的人(有可能是程控機器人)決定。建立在這樣的分析之上,可以看到如果規模更大,設備采購成本、原料采購成本就會更低,更應也更有保障;規模更大的企業甚至吸引原料(典型的玻璃基板)貼身建廠,節省更多的運輸、倉儲成本。如果面板企業的實力提升,還可以自己設計“設備”和資產部分材料,進一步降低產品成本。
第二, OLED的開門紅饞壞了很多人。在面板業行業性虧損中,也不是毫無亮點:IPAD等產品采用的小尺寸液晶產品和手機采用OLED屏幕就成為了最“賺錢”的點。其中,OLED手機的表現最為搶眼。
在2009到2014年之間,OLED面板最大的應用終端產品仍為行動電話,統計2011年全球OLED手機已達到1.3億支。這1.7億之中,2011年銷量就占據了8050萬片,而預測表明2012年小尺寸OLED銷量會在1.7億片左右。其中,最大的供貨商三星正在建設代號為A3的生產線:新生產線可以使三星供應能力幾乎翻番。OLED給三星帶來的好處還包括其代號為銀河系列的高端智能手機和智能平板電腦的產銷!獙嶋H上三星已經從整個產業鏈為OLED屏幕在小尺寸的手機、電腦等領域的應用提供了一個范本。
OLED屏幕應用的成功與OLED屏幕自身的高附加值、采用OLED屏幕的終端產品的高附加值是一致的。據悉采用OLED屏幕的手機至少會擁有10個點的利潤溢出。但是,直到目前為止,OLED屏幕在小尺寸產品上的滲透不足一成,在中等尺寸產品上的滲透更低,大尺寸彩電市場還幾乎為零。巨大利益與巨大市場空缺,形成了面板業投資的主導方向。更為重要的是隨著LG 55英寸OLED在歐洲市場的上市,已經給行業界明確的信號:技術不再是不可逾越的問題——“我”就是成功的榜樣。
第三, OLED面板線來自于LCD面板線,產業鏈梯度建設的原則使得瞄準OLED也需要建設LCD。這也是面對全球顯示面板需求還在擴大的趨勢,面板企業都希望擴大產能:包括LCD和OLED面板產能的重要原因——下不下蛋,先占窩的競爭理論使然。
OLED和LCD面板都采用TFT驅動結構,都是多層薄膜材料的涂覆結構:這兩點使得二者在一些基礎材料,例如偏光材料、玻璃基板;一些基礎工藝光學蝕刻、化學蝕刻、真空鍍膜;基礎流水線結構和生產環境具有極強的類似性。這是OLED生產線可以采用LCD生產線改造而來的先天基礎。
就目前而言,規劃中的高世代OLED面板線都有液晶面板線的影子:將完成成本提計、進入部分設備大修或者更新期的液晶面板線改造成OLED面板線。這種做法能節省三到五成的初始投資。所以在三星/LG已經轉向OLED面板的二者和相對規模滯后的大陸的面板企業還在投資LCD的個別新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