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發布的《2010-2011年中國數字出版年度報告》顯示,2010年我國數字出版產業總體收入達到1051.79億元,是2006年的5倍,年增速為49.73%。著名的出版與傳媒機構,英國培生集團今年上半年數字產品收入占比達到33%,去年年底占比為29%。數字出版已經進入到了快速發展的階段,勢不可當。
手機出版:三分天下有其一
近日,工信部公布的數據表明,截至二季度末,全國電話用戶總數達到12.1億戶,3G用戶突破8000萬戶。在各類手機應用業務注冊用戶增長中,軟件、游戲、閱讀類應用增長尤為迅猛。手機閱讀用戶規模達到5700萬,較去年年底增長229%。
中國移動總裁李躍認為,手機的出版已經達到了三分天下有其一。作為出版業的價值鏈,數字出版是高效、低成本的產業鏈,符合面向“十二五”國家提出的節能減排、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目標。
據介紹,中國移動手機閱讀基地去年3月份推出的手機閱讀業務在短短一年半時間已經擁有超過4500萬用戶每月固定使用手機閱讀,手機基地圖書量已經超過22萬冊。李躍表示,這在整個書的海洋中只占很小的比例,中國移動期待著它快速膨脹。除了手機閱讀以外,中國移動還創造了手機動漫基地,目前已有超過6000萬的客戶在體驗手機動漫,下載量超過1億次。中國移動和新華社合作推出的新聞早晚報穩定使用用戶超過2100萬。
大眾數字出版全面提速
談到大眾數字出版領域的發展,中國出版集團公司總裁譚躍認為,目前,全球大眾數字出版的銷售額節節攀升。在大眾出版領域,國外主要以電子書的出版和銷售為主要表現形式。據美國出版商協會的調查,美國2010年電子書銷售額較前一年增長了1倍,占美國整體圖書市場的15%-20%;英國發行商協會的調查顯示,英國電子書銷售比去年增長了20%,達到了1.8億英鎊,其中大眾消費類數字銷售同比增長4倍。同樣,在中國,2010年數字出版產業總體收入規模達到了1051億元,其中大眾數字出版占較大份額的電子書銷售達到了24.8億元,比較2009年電子書收入的14億元增長了77%。
譚躍表示,當前,大眾數字出版產業鏈日趨完善,大眾數字讀物的閱讀模式正在不斷形成并且完善,以閱讀終端為代表的閱讀習慣已經形成。高質量、低價格、功能強大的終端閱讀設備紛紛涌現,超級服務平臺和在線電子書店的增多,也為電子書的銷售帶來了便利。廣大讀者已經越來越認可這種閱讀方式。目前,電子閱讀器用戶進行電子閱讀的數量為紙本閱讀數量的2倍。社會化新閱讀模式嶄露頭角,以推特、臉譜、新浪微博為代表的社會化互動媒體正在興起,大眾化閱讀正依靠這些互動社區,形成了以精準內容推送為服務的交流平臺,為讀者提供一種互動閱讀的新方式。
資本運作路徑日漸明晰
2009年,李嘉誠投資加拿大電子書網,布局數字閱讀。今年互聯網巨頭臉譜收購了數字圖書制作創業公司,谷歌收購了摩托羅拉移動業務,在國內,百度收購了方正旗下的番薯網40%的股份,中南出版集團與華為共同投資了天聞數媒公司等。今年,大眾出版的三大巨頭——阿歇特集團、西蒙舒斯特集團和企鵝集團共同出資,成立了圖書資訊網站,旨在讓讀者更便捷地了解作品和作家的信息,同時也直接銷售電子圖書和紙質書。在國內,中國出版集團公司與中國教育出版集團、中國科學出版集團發起召開了全國出版行業數字出版高層聯席會議,40余家出版企業和科研機構共同參與,揭開了國內數字出版行業競合時代的帷幕。
“這些情況都表明,越來越多的資本已經開始關注數字出版這個嶄新的市場。”譚躍認為,資本運作競合博弈路徑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數字出版資本運作日益頻繁。不論是出版行業內的兼并重組,還是其他行業對數字出版的投資入股等行為紛紛涌現。二是出版集團之間的競合共贏意識逐步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