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出版是不是就是一個成長在蜜罐里的孩子,無憂無慮了呢?實際上,數字出版要走的路還很長,需要學習和改進的地方還很多,對于出版業來說,數字出版不僅要“鋪好路”,還要“扶上馬,送一程”。
解決好版權問題是關鍵
“目前應該關注的首要問題是版權,對于大眾數字出版來說,解決好版權問題是關鍵。”中國出版集團總裁譚躍表示,我國信息網絡傳播權是在2001年《著作權法》修改以后才在法律層面得以確認,還處于一種認知和探索的階段。今后要進一步從立法角度出臺相關政策和法規,保障出版企業的合法權益,出版企業自身也要高度重視此項權利的簽署。在維權方面,從“谷歌門”、“百度事件”,到現在的蘋果商店維權,凸顯出傳統出版企業在數字出版方面的弱勢和維權的艱難。如果不從根本上阻斷數字侵權,數字出版將步履艱辛,這就要求我們形成一個有機的組織或機制,比如形成行業聯盟,共同應對這一問題。
中國移動通信集團公司總裁李躍也談到要保護出版企業的利益,保護作者的權益。李躍提出,在版權保護方面,要做合法的版權承諾,沒有版權的書籍堅決不上平臺,沒有版權文件的出版商堅決不合作,有了版權承諾以后,還要做版權雙重審查,考慮有些出版社的版權是有時間的,中國移動會進行系統和人工的提醒。最后還要做數字防盜版技術,比如通用的防盜版技術有數字水印、DRM等等,通過這些技術防止被下載文件的非法拷貝。
建立規范的電子書定價機制
談到中國移動助力數字出版的初衷,李躍認為,去年年底就有3.18億移動互聯網用戶,相信這個用戶數量兩年以后還會有成倍增長。另外智能手機這幾年發展得也非常快,在歐美國家已經達到50%,盡管目前中國的普及率還比較低,但未來幾年會有很快地增長,隨著智能手機的使用越來越廣泛,移動互聯網的使用也會越來越普遍。而移動閱讀和傳統的數字閱讀比起來,唯一的一個區別是移動閱讀適合于個人的零散的碎片時間的閱讀,因此,中國移動把每個人的工作之余、生活之余的時間匯集起來,分析這些客戶的行為,針對性地推出一些產品和服務。
中國科學出版集團董事長王津表示,當前以數字技術、互聯網出版為代表的新興業態的發展,已成為我國科學出版業發展的戰略選擇。數字出版產業在“十一五”時期平均增長速度達到50%。2010年,我國數字出版產業總產值已超過1000億元,占新聞出版業總產出的近10%,成為重要的經濟增長點。但傳統出版企業的數字出版產出占比偏低。2010年,數字期刊收入7.49億元、電子書24.8億元、加上數字報也只有38.3億元,僅占3.46%。目前,尚未見到傳統出版單位獨立運作的成熟的數字出版商業模式。
對此,譚躍認為,應進一步規范網絡出版行為,加快數字出版標準化建設,建立規范合理的電子圖書定價機制。“一個規范的數字出版市場,電子圖書的定價也應該是規范合理的,這不但有助于維護作者和出版商的利益,也有利于避免市場的惡意競爭,有利于推動市場的發育和成長。”譚躍說。
合作和創新是永恒的主題
隨著終端閱讀設備的發展帶動,整個產業鏈各個環節都全面發力,產業鏈得到了進一步的完善。當前,以內容生產為核心的出版企業已經越來越意識到加強合作的重要性,越來越多的大眾出版企業和設備制造商、通訊商、平臺商、技術商等建立了密切的合作關系,共同開展大眾數字出版業務。對此,譚躍認為,應加大集團化建設和運營的力度,避免小規模的數字出版行為,廣開渠道,加強行業間的聯合和行業外的合作,共同培育、發展數字出版。
在王津看來,只有實現內容提供商、技術服務商、信息發布運營商三方融合,建立各方共贏的商業模式,才能最終實現傳統出版與數字出版的協同發展。“沒有合作就沒有手機閱讀,就沒有我們以后的發展。”李躍認為,合作和創新是永恒的主題,作為通訊公司,中國移動沒有任何內容資源,只有合作才能獲取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