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資料
據《中國電子報》報道,在今年上半年,國內彩電企業產品出口普遍面臨困境,整體出口量同比2006年上半年下滑22%的背景下,只有廈華繼續保持出口數量高速增長的勢頭。今年1-7月廈華彩電整體出口量同比增長約8%。對北美的出口額同比增長超過52%、出口量同比增長超過35%。而在廈華彩電出口的產品結構中,代表了未來彩電發展趨勢的平板電視占廈華彩電整體出口金額的70%以上。
07上半年,國內彩電市場、尤其是以液晶電視和等離子電視為主導的平板市場,上演了一幕中外企業的價格大戰。面對國內彩電企業以價格優勢占有的60%以上的平板電視市場份額,洋品牌紛紛采取下調部分低端產品價格的策略,并希望以此占據市場優勢。部分外資產品的售價甚至與國內品牌同類產品的差價下降到1000元以內。
同時,伴隨全球平板電視、尤其是液晶電視市場的急速擴大,上半年占據銷量主體的32/37英寸面板價格紛紛出現上漲,其漲幅達到5%,每塊面板上漲金額接近30美元左右。這無疑加重了不掌握上游資源的國內彩電企業的成本負擔。另一方面,國內彩電企業平板電視產品的銷售價格已經在05/06年完成進入普及市場的調整。毛利率紛紛下降到10%以內。這使得在面對洋品牌價格戰和占總計成本60-80%的上游面板資源漲價之后,國內品牌產品失去了還擊洋品牌的利潤空間。在這種被動局面下,上半年國內市場平板電視的銷售數額中洋品牌市場份額首次超過國內品牌,達到50%以上。
禍不單行,在國內市場出現激烈競爭的同時,國際市場,國內品牌彩電產品也面臨著越來越大的壓力。
作為國內彩電企業出口強項的傳統CRT產品,面對價格持續下滑的平板產品,正在逐漸失去競爭優勢。盡快轉變產品結構格局落后的現狀是擺在每個國內彩電企業面前迫在眉睫的問題。中國電子視像行業協會不久前發布的《中國彩電行業發展藍皮書2007年上半年盤點》顯示,今年上半年中國彩電總產量為3835萬臺,產銷率達99.8%,但CRT電視的產量從77.1%下降至67.5%。
在代表未來彩電產品發展趨勢的平板產品上,國內企業不僅面對歐洲12-14%的高額關稅的壓力,還增加了出口美國市場專利費用增加。3月1日起,美國FCC(聯邦通信委員會)規定,出口到美國市場的電視必須是數字電視,同時13英寸以上的電視必須符合先進制式委員會(ATSC)標準的技術規范,而要達到ATSC標準的相關技術規范,將不得不用到ATSC會員企業的相關專利。ATSC標準所涉及的多項專利將給國內企業出口的每臺數字電視增加30美元至50美元的專利費。而國內企業在ATSC標準中沒有任何可用來交叉授權的專利,這必然進一步導致國內企業包括CRT在內的各種彩電產品出口的困境。
作為國內唯一專注于彩電一種產品的企業,無疑彩電市場任何的風吹草動都對廈華有著更深刻的影響。面對“內憂外患”,廈華彩電上半年依然保持了8%的出口數量增長,而其中高附加值的平板產品占據了70%的銷售金額。這樣完美的答卷廈華是靠什么保持不壞金剛之身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