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L要實現盈利其實也很簡單,一賣就靈。”東方財富網股吧論壇上,網友投資者給TCL集團(000100.SZ )給出的類似建議相當的多。
事實上,2005年底,TCL出人意料地宣布將旗下盈利的國際電工與智能樓宇以16.9億元賣給法國企業羅格朗公司,這項交易帶來的直接結果就是,有這筆進賬,TCL集團2005年度虧損的數字大幅度減少。
TCL今年上半年財報趨向好轉,用李東生的原話說,是今年5月關閉掉虧損的原歐洲業務中心,“我們把集團巨虧的源泉給堵死了”。換句業界通俗易懂的話就是,TCL的業績增長是以戰略業務收縮以及市場規模縮減為代價的。
無論如何,摘掉ST帽子是李東生今年的首要任務。因此理智地說,在這僅剩的半年時間里,除了正常的經營業績穩定提升外,避免TCL退市李東生仍有3條捷徑可取:如果彩電這一主營業務經營不佳而又需要資金來支持盈利時,可以出售電腦業務。
如果說出售電腦業務仍無法扭轉困局,那么TCL已經扭虧增盈的手機業務有可能充當TCL壯士斷腕的替身。作為最后一搏,李東生費盡心機篤定通過的23億元定向增發方案將成為防止TCL退市最后的“避風港”。
不過也有觀察家認為,縮減成本規模頂多可以使TCL在短期實現扭虧為盈,但不可能取得長期的競爭力。
在劉步塵看來,當年大躍進式的收購法國湯姆遜以及阿爾卡特,是導致TCL出現危機的根本原因,TCL要有“壯士斷腕”的精神,徹底擺脫湯姆遜海外業務,再把眼前不可能盈利的白電和文化產業扔掉,這將是TCL恢復健康狀態的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