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板贏利模式不可能是統一的
劉東:盡管平板電視是當今每個彩電企業(yè)重點業(yè)務,但由于惡性的價格戰(zhàn),國內平板電視企業(yè)的贏利水平并不高,據說平板電視的綜合毛利率在2%左右,有些企業(yè)甚至是虧本的。海信平板電視的利潤情況是怎樣的?
劉洪新:我并不知道我國平板電視其他企業(yè)贏利水平到底是怎樣的,但是海信的平板電視是贏利的,且贏利水平并不比CRT電視差。2006年海信平板電視的銷售額已經占海信電視整體銷售額的30%~40%,今年可望超過50%。每個企業(yè)是有差異的,當然每個企業(yè)的平板電視贏利水平也是不同的,但海信在成本控制方面做的非常好,贏利是肯定的。其實,我不明白為什么有些企業(yè)說目前國內平板電視企業(yè)還沒有找到贏利模式,因為贏利模式不可能是統一的,每個企業(yè)的實際情況不一樣,當然贏利模式也有很大的不同。我個人認為,中國彩電企業(yè)沒有必要追求贏利模式的統一。
劉東:有人說海信在平板電視時代取得較好的成績,因為海信在CRT電視時代沒有什么歷史包袱,當時海信CRT電視在國內的銷售量大約排在4~5名。在向平板電視轉型過程當中,至少從思想上海信沒有什么包袱。您怎么看待這個問題?
劉洪新:這種說法是不正確的,其實在CRT電視時代盡管海信的銷售量不比國內的其他品牌,但在銷售金額上一直都是位居前列,因為這和海信產品的高端定位有很大關系。當時,海信CRT電視大都是29英寸以上的大尺寸產品,而這類規(guī)格的產品在銷售量比不上25英寸、21英寸的,但大尺寸CRT電視的體現了當時CRT電視的最高技術水平,海信CRT電視的高端定位與我們的技術實力有著很關系。海信平板電視之所以取得較好的成績,這是海信較早的產品規(guī)劃、敏捷的市場反應能力以及海信一直重視技術的結果。
劉東:從今年第一季度財報來看,海信平板電視還是取得了不錯的成績,但銷售量的增長速度上來看似乎比去年同期有所減少,而國內平板電視市場需求卻是快速增長,您怎樣解釋海信第一季度主營業(yè)務收入的減少?
劉洪新:國內平板電視銷售量的快速增長是有目共睹的,海信平板電視的銷售量也是快速增長的,甚至高于其他競爭對手,在行業(yè)內還是處于領先地位。從今年第一季度海信平板電視整體銷售量來看還是位居國內第一。第一季度銷售收入的下降主要是海外市場銷售收入減少的結果,因為去年海信在海外市場獲得了幾個較大的訂單,而今年的訂單相對較少從而造成了海外市場的波動。但今年我們進行了銷售策略的調整,海外市場的銷售將會大幅度提高,在人員配備、資金投入等方面加重了海外市場的權重。
目前在出口方面,海信更注重高端產品的出口比重,以海信自由品牌出口的比例將逐漸增加,特別是澳大利亞、南非等我們已經取得了較好的開始。其實,在海外市場上,規(guī)模和利潤的權衡上我們一般都把利潤放在第一位,單純的價格競爭不是我們所追求的。不過,不得不承認的是在海外市場利潤率比國內要低,這需要我們進一步加強成本控制。
劉東:正如您所說,海外肯定今后國內彩電企業(yè)要重點關注的目標市場,但這幾年頻頻出現所謂的技術壁壘、環(huán)保壁壘以及專利壁壘,面對這些問題,您認為國內平板電視企業(yè)怎樣去處理這些事情?
劉洪新:產品出口到什么國家,該產品必須符合這個國家的標準是正常的事情,其實也并不存在什么技術壁壘問題,至于環(huán)保其實它已經是全球性的問題,歐盟推出了RoHs,中國也制定了自己的RoHS。盡管歐盟RoHS會給企業(yè)帶來成本的增加,但環(huán)保已成為全球化的趨勢,對造福子孫是有好處的,企業(yè)當然也會支持。海信出口到美國市場的產品肯定符合美國相關標準,出口歐盟的產品也是嚴格按照RoHS的要求,不含有其禁止的有毒有害物質和元素。至于專利問題,我倒認為中國企業(yè)應該團結起來,由中國電子視像行業(yè)協會牽頭剛剛成立的中彩聯公司正是國內企業(yè)應對專列問題的合作嘗試。我必須要強調的是,在海外市場國內企業(yè)之間不僅僅是競爭,合作才是我們的根本出路,這就是我們所說的競合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