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人:青島海信電器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 劉洪新
中國電子報總編輯 劉東
時間:2007年5月17日
地點:青島海信大廈
產品領先競爭對手3~6個月
劉東:這兩三年海信電器表現相當的不錯,從市場調查公司統計的數據來看,海信平板電視的銷售量連續三年都位居國內市場第一;從海信電器財務報表來看,利潤每年都獲得了較好的成績,2007年第一季度財報更是顯示利潤增長了22%。您認為海信電器這兩三年來在平板電視上取得這樣成績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劉洪新:這主要歸功了海信電器這幾年在市場、技術、品牌、管理等各方面都得到了均衡發展的結果。在這里我特別強調的是海信電器對技術的重視,這一做法是海信電器取得今天成就的關鍵原因。重視技術是海信電器的企業文化的主要特征,這與整個海信集團領導的思路密切相關。每年海信電器投入技術研發的資金占整個銷售收入的5%,這一比例在國內競爭同行里是比較高的;同時,海信電器已經建立了一支強大的研發隊伍,從1999年開始,技術研發人員的工資待遇在公司內是最高的,充分調動了研發人員的積極性。
此外,海信穩健的經營思路也是主要原因之一。這首先表現在海信電器財務的穩健性,我們的負債率一般都維持在45%左右,此外,海信電器股份公司的財務總監直接由海信集團管理,各種財務程序非常嚴格。在市場策略方面,海信電器也一直堅持穩健的經營思路,在產品規劃、新產品推出、市場宣傳、價格競爭等我們始終堅持穩步推進的原則。總之,綜合這些因素,海信電器這兩三年取得較好的成績是水到渠成的結果。
劉東:您剛才一再強調海信電器對技術非常重視,但是大家都知道,在平板電視時代,諸如屏等核心技術都掌握在日韓企業手中,那么海信海信平板電視在技術上與競爭對手相比有何特點?
劉洪新:首先海信電器的技術基礎比較好,從2000年海信電器工作重心都轉移到平板電視上,其實早在1998年海信就已經開始了有關平板電視的技術研發,這些都為近幾年海信電器在平板電視上的突飛猛進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在新產品研發上,我們一直追求領先競爭對手的策略,在新產品推出的速度上海信可以說具有明顯的優勢。提前規劃產品是海信電器的一大特點,一般來說,從新技術研發到產品推向市場,海信電器一般都領先競爭對手3~6個月,一代新產品的生命周期大約為1年~1.5年,我想這可能海信電器的競爭優勢。
劉東:提前3~6個月推出新產品,但是你們怎樣才能保證新推出的產品一定符合消費者的需求?
劉洪新:時刻掌握消費者需求的最新變化,是海信電器推出新產品的主要依據,而這些信息的獲得歸功于我們強大的市場信息管理系統。從2003年就開始著手建立的市場信息管理系統可以讓我們時刻掌握各地市場的最新信息,每天下午5:30各地分公司就會把銷售數據匯總到總部,7:00之前當天的所有銷售數據、暢銷產品信息、滯銷產品信息等都已經呈報的公司主要領導手中,這對于海信電器根據市場制定產品規劃、調整市場信息提供了關鍵依據。比如,針對消費者對液晶電視運動畫面拖尾現象的顧慮,我們半年前就開始考慮如何解決最大程度消除畫面拖尾問題,今年五一前批量推出了具備120Hz真+技術的系列液晶電視,立即受到了消費者廣泛歡迎。所以,海信的市場快速反應能力,也是保證海信平板電視取得成功的關鍵因素。
劉東:雖然海信電器一直都非常重視技術,但目前我們不能回避的事實是屏等核心技術都掌握在日韓企業手中,要向獲得長久的競爭力海信應該在什么地方獲得突破?
劉洪新:就目前全球平板電視產業來看,屏和模組都掌握在日韓企業手中,芯片主要從美國硅谷的一些企業購買,而電路、設計等其他應用技術國內企業也可以涉獵。從這個角度來看,平板電視為國內彩電企業提供了較好的發展機會,因為平板電視現相關技術并沒有被少數企業所壟斷。目前屏的核心技術雖被日韓企業所掌控,但國內企業也正在尋求突破。就海信來說,我們也開始積極尋求突破。在模組方面,海信已經提上日程,正在積極推進;在芯片方面,“信芯”已經證明了海信在這方面的實力,CRT電視方面的芯片已經做出,目前正在緊鑼密鼓的進行平板相關芯片的研發,平板電視芯片海信肯定能夠獲得突破;在電路、結構設計、外觀設計等應用技術層面,這可能是包括海信在內的中國彩電企業的強項,因為我們更熟悉消費者的需求,在應用技術上可以最大程度上滿足消費者的需求。將來彩電發展的方向是數字化、網路化、高清晰和大屏幕化,海信電器肯定順應這一發展方向,逐步向上游滲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