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期間,相信不少消費者已經以優惠的價格購買到了心儀已久的液晶、等離子等平板電視,但是有多少人對自己的產品是真正了解的呢?畢竟上文中摘錄的網友反映的問題并不少見,尤其比較集中在今年國慶節期間的特價電視中。于是有網友采用了“洋垃圾”一詞來表述其對進口家電產品的態度,這個詞雖然過于偏激,但從另外一個側面反映了當前平板電視的質量問題依舊多多。
網友語錄
站在用戶的立場,追逐物美價廉的產品無可厚非;站在制造商的立場,利益最大化才是他們生存的根本。這兩者之間本來就有著不可調和的矛盾,只是在不斷妥協中達到暫時的平衡。提高產品的市場份額是否只能靠犧牲品質為代價換來的低價產品來成就呢?這應該不是最好的方案。進口家電賣的就是品牌,賣的就是技術,如果失去了這些,他們一樣什么都不是,這樣的進口家電相信也不是國內消費者所希望買到的。
編后語:盡管近兩年來愛國內平板電視市場發展迅猛,但是最終端用戶,網友們的帖子顯示,現在家電產品問題依舊很多,與此同時,消費者應該享有的知情權以及售后服務的權利沒有得到保障。尤其是在每逢節假日等消費高峰期,制造商會一窩蜂的把低價產品推銷給消費者,低到驚人的價格讓你失去了拒絕的勇氣。但是這些特價產品的背后往往都存在這樣或那樣的問題,這讓消費者對于低價產品簡直是愛恨交織。
不過,任何一個產品都有其成本以及合理利潤,引用上面一位網友的原話“便宜沒好貨,好貨不便宜”,可見消費者是明白這個道理的。那么作為產品制造商,面對特價電視暴露出來的這些問題,是不是應該反思一下自己的產品策略了呢?消費者不希望買到“買了后悔的電視”,相信廠商們也不希望生產出“賣了后悔的電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