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液晶電視繼續了2005年的爆發式增長態勢,進入全面擴張期,其市場優勢地位日趨明朗。在液晶電視快速發展的同時,各品牌在2006年的液晶電視市場競爭態勢更為復雜多變,從總體上看,國內品牌在各細分市場均衡發力,將32英寸作為突破點,而國外品牌則表現為營銷重點突出,在40英寸及以上尺寸體現競爭優勢。在北方、華東、華中、南方四大區域市場,國內品牌整體占優,牢牢把持住各區域市場銷售量前三名。在尺寸競爭方面,32英寸和37英寸充當了成長的“發動機”,而40英寸及以上的大尺寸增長迅猛,搶占大屏平板電視近半壁江山。在價格方面,30英寸級液晶電視降幅在30%左右,40英寸及以上尺寸的降幅最猛,27英寸以下的液晶電視價格下降趨緩。而對于2007年液晶電視市場,專家預測市場依然會繼續大幅增長,但增速將放緩,同時,大屏化、全高清化和價格降低,成為2007年的液晶電視發展的關鍵詞。
市場:全面擴張,優勢地位明朗
2006年液晶電視繼續了2005年的爆發式增長態勢,進入全面擴張期,其市場優勢地位亦日趨明朗。
在市場規模方面,據中國電子視像行業協會提供的數據顯示,2006年液晶電視的市場規模將達366萬臺,與2005年市場規模126萬臺相比,增幅將達199%;在銷售額方面,2006年液晶電視的銷售額將達340億元,與2005年銷售額達到124億元相比,增幅將達174%。從以上數據不難看出,液晶電視市場在2006年依然保持了良好的增長勢頭。不過,與2005年液晶電視迅猛增長的態勢(市場規模增幅達478%,銷售額增幅達490%)相比,2006年液晶電視市場增速開始放緩,進入平穩的發展階段。
來自中怡康統計的數據也支持了液晶電視市場增速放緩的觀點,2006年液晶電視的銷售量達到了384萬臺,同比增長180.1%,銷售額達到358億元,同比增長194.6%。
液晶電視市場的優勢地位更加明朗,這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是產量增幅最大,季度產量已突破500萬臺。據中國電子視像行業協會提供的數據顯示,2006年前三個季度,CRT電視的產量達到4682.2萬臺,同比下降3.9%;等離子電視的產量達到101.3萬臺,同比增長46.2%;背投電視的產量達到88.3萬臺,同比增長50.7%;液晶電視產量增幅最大,產量達到1277.8萬臺,同比增長97.6%。
二是銷售額已逼近占有市場主流地位的CRT電視,2006年第三季度,CRT產量占整體電視總量的91%,銷售額占整體電視總量的49%,而液晶電視占整體電視總量雖然只有7%,但銷售額卻占整體電視總量的39%;在第四季度,液晶電視銷售額更為逼近CRT電視,CRT產量將占整體電視總量的87%,銷售額將占整體電視總量的48%,而液晶電視將占整體電視總量的10%,但銷售額占整體電視總量的42%。
三是大屏液晶電視迅速搶占等離子電視的市場空間。2005年40英寸以上的大屏幕市場由等離子電視統治,但到了2006年,其地位受到了液晶電視的嚴重威脅,液晶電視在40英寸左右的市場已占接近一半的市場份額。據中怡康提供的數據,在液晶電視方面,2006年35英寸-39英寸的液晶電視銷售額占整個平板電視市場份額的16%,40英寸及以上的液晶電視則占整個平板電視市場份額的30%,兩項合計達46%,而在2005年其兩項合計的份額是23%(分別是11%和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