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彩電“新經濟模式”(2)
將彩電和PC連接起來的是網絡,但是網絡所能連接的“力量”卻不僅僅限于PC:網絡連接帶給彩電的變化,還包括對于電視內容和顧客消費行為的鏈接。
2010年7月,由清華同方多位前高管創建的“盤古”彩電品牌在國外運營多年后,宣布回歸中國本土市場。這次高調“歸國”的盤古帶來了一種全新的彩電營銷模式:“M2C模式”。“M2C模式”, 即工廠到客戶的直銷式營銷模式,消費者主要選購模式為“體驗店體驗”+“網絡訂貨”。這一模式也是此前PC巨頭戴爾采用的主要商業模式之一。
M2C本質并不神秘,說白了就是“網上購物”。只不過,M2C更強調在網上購物之前,可以到實體店面率先體驗真實的產品。這里面實體店面主要提供“體驗”功能,這不同于以往的銷售店面主要提供“銷售”服務的定位。M2C模式,通過網絡選購,降低了營銷成本,又通過實體店體驗,保留了產品應用選購的真實性。這種模式目前已經成為網購家電的主流——很多消費者會在國美、蘇寧等門店選擇某些家電,或者彩電產品,但是并不在這些門店購買,而是選擇網上的團購等服務,以便降低選購價格。
網絡已經把一部分彩電客戶的消費行為從家電商店,搬到了網上,同時也把一部分網友的日常娛樂從網上搬到了電視上。
2011年,TCL率先提出云電視的概念,指出未來面對網絡電視、智能電視的“內容服務(包括存儲、計算、索引、傳輸、使用)”等都會在網絡的服務器端進行,而不是智能電視的客戶端上。這種模式,將使得擁有一臺簡單的智能電視的用戶,就可以擁有各種各樣、需要匹配不同的軟件、硬件、計算能力和數據的服務體驗。
雖然,目前彩電行業還不能回答到底由誰來建設云平臺、運營服務器;更不能回答誰是這些云上面的數據和內容的所有者和管理者;以及云服務如何完成支付;但是彩電企業已經可以清晰的告訴消費者未來的“應用模式”,并預感到彩電企業能夠憑借該品牌終端智能產品數量的多少和應用率獲得一部分“收益分成”——這就像智能手機的“應用商城”一樣。
但是,在網絡服務中收取分成,彩電企業至少需要有以下的優勢:第一,具有很大的智能終端的銷量和使用率;第二,和強大的內容廠商(包括OS、APP、影音、支付、購物)擁有緊密的合作關系。本質上,擁有更強大的內容伙伴的前提,實際上還是終端市場的銷售量這個因素。
因此,網絡內容收益的戰爭本質還是銷量的戰爭。彩電的網絡銷售和M2C模式的本質也只不過是盡可能提升銷量,占領更多的客戶群。為了這個銷量的提升,彩電企業不僅需要提升產品的技術創新水平,更需要有競爭力的價格。為此,遭受了巨額虧損的日系彩電巨頭在積極的求助于OEM。
OEM,委托制造和生產。這是全球范圍內IT廠商降低成本的主要方式。全球最著名的電子企業,蘋果,雖然擁有世界上最大的手機銷銷售利潤,但是自身卻并不制造任何一部手機。這說明,OEM也可以制造一流的產品,并且成本更低。以來OEM的企業也可以成為世界上最偉大的企業。
索尼公司已經將OEM等代工產品的比例提升到了50%,這一數字未來可能會上升大75%。代工能夠幫助索尼降低成本,規避日元升值的負面影響,卻不會影響產品品質,和索尼自身科技力量、內容優勢在產品終端上的注入。研究表明,代工將成為未來彩電行業的主流加工模式之一。最終有望超過全球彩電銷量半數比例。代工對于國內市場的影響主要體現在,外資企業將獲得與本土企業一致的“成本優勢”,本土企業以往依賴的價格戰的主要基礎:低成本將不復從在。
實際上,國內彩電企業早已經掙扎在利潤底線之上。研究數據表明,近五年來國內彩電企業平板電視產品銷售的累積綜合利潤率不足2%,目前維持在1%甚至更低的水平。個別利潤控制較好的企業擁有3%的利潤。甚至部分企業的盈利實現主要依靠政府補貼和其它現金流投資性收益。
彩電產品利潤率向傳統PC產品靠齊不僅是不爭的事實,更是短期內難以改變的事實。目前,國內彩電企業如果適逢上游市場價格下滑則往往頻于應付價格戰,適逢上游價格上揚則陷于虧損深淵。在這樣的背景下,外資巨頭OEM比例的提升必然直接對本土企業的競爭力產生“此長彼消”的作用。OEM代工正在成為2012年,以至今后很長一個時期內,國內彩電產業必須面對的“新經濟模式”。
OEM這種經濟模式,也將會影響國內彩電產業的國際市場。國內彩電產業超過半數的產品是出口銷售的。其中,大多數產品出口地是經濟相對欠發達,但是又擁有一定的富裕人口比例的地區:如,中東、非洲、拉美。中國產品在這些地區的競爭力之一就是價格,而隨著OEM的索尼的大量出現,國內品牌的優勢則會降低。
同時,2012年伊拉克,伊朗,利比亞,阿爾及利亞等,由于中東和北非地區戰爭和政局不穩定,也會影響出口市場的銷售——目前,中國出口信用保險公司對以上地區的客戶已經不做擔保。國際政治形式的不明朗,已經成為2012年國內彩電產業,特別是品牌企業出口市場最大的不確定性因素。這些國際政治問題不僅影響直接的出口市場,也影響本土品牌的海外建廠嘗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