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因為制作技術難度大,成本高,這導致的結果是,雖然中國6家電視臺開播3d頻道,但是由于缺乏足夠的內容源,只能播放一些制作成本低的戲曲、新聞、體育賽事直播等節目,用戶很難從中得到樂趣,3D頻道幾乎成了擺設。
“我家的3D頻道整天就播戲劇。如果想看自己喜歡的3D節目,還是得購買片源。朋友說,即使找到片源,3D內容制式標準不統一,也常常是不能播放。”一位3D電視的用戶在微博上如此抱怨。
據了解,目前3D技術多在日本企業手中,但其他國家也都在積極制定各國標準,而且各個國家的標準都不一樣,各國企業都生產不同標準的產品,結果3D節目信號互不兼容,一部電視節目必須分出十幾種標準信號,才能被不同品牌的電視接收。
事實上,即便是有像《吳承恩與西游記》、《龍門飛甲》、《阿凡達》這樣高質量的內容源,解決了3D電視頻道“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以及標準問題之后,3D電視業注定是一個小眾細分市場,原因很簡單,用戶收看3D電視節目至少需要滿足兩個條件:首先,要有3D電視機的高清機頂盒;另外還要有一副3D電視眼鏡。而在中國市場,這兩條還未完全具備。
以機頂盒為例,2011年底,有線機頂盒市場保有量達到1.12億臺,其中高清機頂盒用戶占6%,遠沒達到普及的程度。目前北京是高清機頂盒普及最廣的城市,但是也僅有270萬用戶,這與北京近千萬家庭用戶相比比例嚴重失調,上海這樣的國際化大城市也僅有30萬的高清機頂盒用戶。
“人們一邊看電視,一邊玩iPhone手機或者是Droid手機,或者坐在電腦前,你覺得只讓他們戴著眼鏡看3D電視有吸引力嗎?”有人分析說,在這樣一個多任務處理的世界,必須借助價格昂貴的眼鏡才能觀看3D內容,而且看的時間太長會出現頭暈癥狀,中老年尤為明顯;3D電視可視角度小,三口以上家庭不能同時看到最好效果,也讓3D電視的普及遭遇阻力。
“裸眼3D技術將會是未來3D電視的歸宿,目前裸眼3D技術尚未成熟,裸眼3D電視真正進入家庭還需一段時間的努力。”中國電子商會副秘書長陸刃波(微博)如是說。
正是因為這些因素,雖然目前中國有線數字電視用戶有1.149億以上,但是3D頻道開播之后,僅有270萬人能收看到3D頻道。
“3D頻道試播備受消費者關注,極大地刺激了3D電視消費增長,但是,由于觀看3D頻道需要滿足高清機頂盒、高清信號覆蓋區域、3D電視等諸多因素,在3D頻道試播初期,能享受到3D頻道帶來的視覺盛宴的消費者還是少之又少。”廣電總局科技司科技處的盛志凡如是坦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