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首部3D電視劇耗時三年,耗資億元。這讓剛剛開播的3D電視頻道不免面對一鍋尷尬的“夾生飯”。
1058個“非常規鏡頭”,9家世界頂級特效公司,籌備近2年,耗資達2億,當影壇怪俠徐克在2011年歲末將《龍門飛甲》這部 “全球首部IMAX3D武俠片”呈現在12億國人面前的時候,不僅徐克收獲了上映10天,票房過3億的影壇奇跡,中國的3D電視產業也迎來了其鼎盛時期。
其實早在電影《阿凡達》熱映時,3D就像一股龍卷風席卷整個家電行業。看看下面的數字,你就知道這并非是夸大其詞。據中國電子商會發布的數據顯示,過去的兩年中,不僅松下、三星、索尼等外資品牌都先后推出3D電視產品,TCL、長虹、創維、康佳等國內彩電制造商也紛紛發布3D電視戰略,就連IT外設廠商比如液晶顯示屏制造商也將3D作為下一輪產品的主要驅動力量。這造成的結果是,到了2011年,中國3D電視的銷量不僅突破600萬臺,而且現在這股3D風潮還未有絲毫“偃旗息鼓”的跡象。
最新的消息是,蘇寧電器2012年僅元旦期間3D電視銷售比重已高達50%。由央視和北京、天津、上海、江蘇、深圳五家地方電視臺聯合開辦,各電視臺分欄目制作3D電視節目,中央電視臺統一播出,已于2012年春節正式播出,有分析稱,3D頻道開播將加速3D智能電視的市場規模放量增長,預計2012年中國平板電視消費需求4200萬臺,其中3D電視需求2000萬臺。
真是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然而,就在各分析機構、市場、廠家紛紛對3D產品大唱贊歌的時候,年初從CES(全稱Consumer Electronics Show)上傳出的消息卻給這股風潮潑了一盆“冷水”。后者是全球規模最大的消費科技產品交易會之一,每年各家公司在該展會上推出的產品,常被看作是判斷下一年市場走向的風向標。
據了解,在2012年CES展會上,從Samsung、Panasonic、Sharp到Sony,都展示了新款3D電視;不過與去年不同的是,3D不再是它們宣傳的最大焦點。以電視巨頭Samsung(三星)為例,盡管該公司高階主管表示Samsung仍在投資3D,希望將高品質的3D技術帶入市場,但是在此次CES上,他卻說電視產品的連結能力,包括應用程序與服務,才是該公司的重心;Panasonic(松下)也表示,該公司的焦點也不是3D產品而是Myspace TV,后者的主要使命是將社交電視(Social Television)的觀賞體驗帶給消費者,中國的電視巨頭也不例外,比如海信、創維、海爾、TCL、長虹,去年還一直鼓吹3D浪潮,今年就紛紛將矛頭轉向云電視、智能電視。
更讓人感到意外的是,也就是在這次的CES上,在3D大潮來襲時,一直按兵不動的蘋果、聯想、宏基等傳統IT廠商也開始一致看好智能電視業務,紛紛宣布進軍該市場。“未來電視會像手機市場一樣,智能取代傳統是大勢所趨。”聯想集團董事長兼CEO楊元慶甚至如此斷言。
智能而非3D,是什么讓3D在不到一年的時間從各家電巨頭們的必不可少“主食”變成了錦上添花的“甜點”,這是所有人關心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