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衡量各種因素,山寨平板并無出路
山寨機最大的競爭優勢來自于產品價格。其控制價格的手段在于采用最低端的廉價解決方案,從事低成本的作坊式生產,以及回避各種政府稅費和監管。此外,山寨平板電視多變的個性外觀也可能成為其核心競爭力之一。而在山寨手機產品上出現的功能多樣性的特色,則很難復制在山寨平板上。從短期來看,平板電視的應用模式尚處于單一的“看電視”狀態,這決定了山寨手機的功能多樣性優勢不會被復制在山寨平板上。
從對山寨機的競爭力分析可以得到一點結論:山寨機產品自始至終都不是強調“品質”的產品;山寨機控制成本的核心方式就在于采用低端組件、淡化質量流程和質量監管。山寨平板電視的質量完全依靠上游采購的屏幕、芯片、背板電路、音箱以及電源部分來的品質以及實際工人的技術操作來保障。
而強調價格優勢和低成本的山寨企業,不可能采用高技術標準的上游配件,更不可能采用現代化生產線以及一流的技術工人!@就決定了山寨產品即便不存在“故意的偷工減料”也很難保障產品的品質。即便山寨廠商采購的上游配件質量全部合格,其裝配過程、產品運輸過程、銷售過程也難以保障不對產品品質造成損害。
如果廠家追求更低的價格,那么山寨平板也可能發生“偷工減料”、“以次充好”的“豆腐渣”工程、“三鹿奶粉事件”。比如電源變壓器采用劣質材料,引發火災或者使用者觸電等事故的可能性并不在少數。這樣的危險對于一臺放置在家里面,使用高壓電,并可能處于無人監管條件下的家電產品必然是致命的質量隱患。
但是消費者不能指望生產廠家在制造階段發現這些危險的隱患。因為他們沒有基本的質量保障措施,并一直以逃脫政府相關檢測的方式來降低成本。更為可怕的是,消費者在遭受損失之后根本沒有希望找到廠家來負責:可能那個時侯非法的山寨廠早已經不在了呢!
如果能夠認識到山寨廠商構建核心競爭力的途徑,那么就可以了解到山寨產品和品牌產品同質化的擔心有多么可笑。品牌產品往往具有高中低的產品線搭配,各個產品系列會針對不同用戶群構建不同的競爭力:例如產品品質、多種功能、性價比等等。品牌產品和山寨產品在競爭力構建上的不同決定了產品不可能出現同質化的趨勢。
維持品牌產品和山寨平板差別的另一個因素是售后問題。山寨廠商可以說是說關門就關門。而品牌廠商則往往長期存在。山寨企業沒有實力,也不會花精力去建設必要的售后服務體系,但是品牌廠商則會把售后服務實力作為主要的品牌競爭力建。這導致在售后體驗上,消費者將面臨著完全不同的體驗。
維持有些人認為品牌產品和山寨平板將出現產品同質化事實的核心原因是二者都需要采購類似的上游產品。在這樣的關于產品同質化的分析中不僅忽略了產品組裝、加工對產品品質可能產生的影響,而且也忽略不同廠家為了生產不同層次的產品而可能采取的不同的產品上游采購措施,同時更是忽略了品牌廠商的二次研發能力。建立在差異化采購和二次研發之上的品牌產品和山寨產品必然擁有著最終的區別。
此外,鼓吹山寨液晶勝利論的人士必須意識到國內彩電企業在上游產品上采取的積極布局策略:長虹已經投產的等離子電視屏幕、海信已經建設完一期工程的液晶模組生產線,TCL、康佳正在建設液晶電視模組生產線,創維與LG的合資項目,廈華大股東中華映管的優先屏幕資源支持等等,均說明品牌彩電和山寨液晶電視壓根不在同一條起跑線上。也許不久的將來,國內品牌彩電就不會在需要采購成品的液晶屏幕資源了,而山寨機則不可能避免對外屏幕資源的持續性依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