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注意到一個變化,隨著電子產業升級,開發一項新技術的投資風險也在同步放大,很多國外企業都放棄了單打獨斗的習慣,開始聯手搞研發、做產品。其實,對企業來說,不管是競爭還是合作,利益總是第一位的,即使那些常常把合作掛在嘴邊的公司,也是親兄弟明算帳,那它們又是通過什么樣的方式讓大家能夠坐到一起來呢?記者在博覽會上看到了很多技術標準組織的身影,它們就在各家企業之間扮演了關鍵的角色。
我們先來了解一下所謂技術標準,它的三個方面的特點:一、各個企業通過向標準組織提供各自的技術和專利,形成一個個產品的技術標準;二、企業產品的生產按照這樣的標準來進行,所有的產品通過統一的標準,設備之間可以互聯互通,這樣可以幫助企業更好的銷售產品;三、標準組織內的企業可以以一定的方式共享彼此的專利技術。
看來,這些標準組織絕不是到展會上來看熱鬧的,那么,他們的到來究竟會給企業帶來什么好處?來看看一個叫閃聯的標準組織。
在消費電子博覽會上,中國的標準組織閃聯和日本松下HD-PLC標準聯盟正式簽約,閃聯的負責人孫育寧告訴記者,事實上,不論是國內還是國外,企業都在積極參與技術標準的制定。
閃聯信心技術工程中心有限公司總裁孫育寧:“在制定標準的過程中,那企業可以共享自己的相關的創意,對技術發展的判斷,這是非常重要的一點,同時在這個技術標準的制定過程中,通過企業聯盟之間的這種合作,可以比較有效的實現技術專利這個授權和共享。”
記者:“我比如說,我只有一項專利,我把它貢獻給了標準,那么我可能從中獲得十個更多的專利技術為我所用是這個意思嗎?”
孫育寧:“對,我們自己約定,在閃聯這個技術標準里邊,我們要求所有參與的,我們的企業都必須通過某種方式實現專利的授權。”
孫育寧認為,在同一個技術標準下,企業之間可以更好地進行技術合作和專利共享,而技術標準的不斷更新,也促進了企業的技術進步,目前,海信,長虹,TCL,康佳等都已經加入了閃聯標準。
四川長虹電器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郭德軒:“因為每一家無法單獨做成一個標準,都只有參與,你不參加那你就享受不了,你參加你可能做一部分工作,但你可以享受全部,這是很劃算的。”
企業都很樂意參加技術標準的制定,因為可以從中獲益,而中國電子商會會長曲維枝也認為技術標準是企業的生命線。
中國電子商會會長曲維枝:“我們現在講我說這個產業大,但是缺少核心技術,就是好多標準,你自己沒有標準,你跟著別人走,所以標準是這個產業的生命線,也是一個國家的戰略性的制高點。”
曲維枝認為技術標準可以讓我們的企業間有更好的合作,同時國家的政策和資金的支持更是企業獲得國際競爭力的重要手段。
曲維枝:“我認為是需要組織,大家都來參加,他們都單打獨斗沒那么大能力,韓國能做到CDMA的時候,它就國家拿了五千萬美元,四大企業拿了五千萬美元,然后統一組織研發,起來了,一年干起來了,就是這種路子,例子挺多的,中國,我覺得需要加強組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