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品:海南省做數字改造時,首先面臨的是背負一億多元債務。本來廣電是旱澇保收,收支平衡,即使是收視費上漲了10元,至少也要五六年才能還清債務。運營商中間必須要有個橋梁,需要更多的融資者和參與者。
由于天柏在技術上采取軟硬分離的模式,提供給運營商機頂盒不僅可以先期收到30%的定金,應收賬款也能在一個月內兌現。我們與所有運營商不單純是買賣機頂盒的關系,而是共同去開發增值業務。雖然我們運營成本較高,與運營商合作后會在當地成立數字電視分公司,這也能保障我們永遠是甲方市場。這也是天柏的特色所在。天柏自己不生產產品,主要是賣服務,生產企業與天柏合作往往都是簽訂10-15年的合作協議。在合作期間,所有基于數字電視的業務由合作企業來運營,技術保障由天柏提供。天柏前期提供免費的技術服務給運營商,后期的業務收益兩者進行分成。這也是數字電視國內真正需要的商業模式。
這種模式不適合所有機頂盒企業,它是一種長線投資,首先在資金實力上要求很高,需要有不斷可以融資的實力。更重要的是,需要強大的技術實力,可以為運營商提供從機頂盒產品,到網絡平臺搭建,再到后期數字電視業務的開發和維護等一攬子的解決方案。目前多數機頂盒企業還是靠機頂盒訂單生存。
劉東:2007年,全國有線數字電視進入“后平移時代”,但在整體平移過程中,運營商和解決方案提供商都面臨一些困難,有些地方的用戶出現一些怨言。你認為目前有線數字電視面臨的主要問題是什么,出現這種狀況的原因是什么?你如何看待有線數字電視整體平移下一步的趨勢?
呂品:首先,運營商指導思想不正確,為什么要做數字電視,數字電視可以為運營商帶來什么,他們沒有從戰略角度理解數字電視,都是作為任務來完成。第二,行業沒有形成好的氛圍。現有的3億有線電視用戶都是機頂盒固定的用戶群,但目前多數機頂盒廠家采取殺價,如以前的VCD當時上演的價格戰導致惡性競爭,沒有利潤,中國目前有100家機頂盒制造商,國外僅有4家,目前國內擁有的1000萬臺機頂盒產量是由60家企業生產的。行業洗牌將會在下一階段形成。
有線運營商投入大量資金購買機頂盒免費提供給用戶,但現在用戶對數字電視的存在沒有太大的感覺,并不叫好,僅是增加了一些頻道。但是頻道多,并不能使廣電的收入增加,對廣電行業來說,支撐下去很困難,必須找到好的商業模式才能支撐下去。數字電視不要僅是平移的工具,數字電視真正成為數字家庭的終端,這樣就會有人埋單。
到去年年底,中國平板電視擁有量達到1500萬臺,今年1-4月平板電視新增量是480萬臺。因此,全國的機頂盒的量也應該在1500萬臺左右。但兩者出售的商業模式完全不一樣,平移是政府出資,廣電給錢,老百姓免費拿的;但平板電視是自己掏錢買的,具體實施的情況,機頂盒對目前老百姓來說,是可有可無的,但平板電視目前也存在致命的缺陷,購買平板電視的用戶發現,平板電視的真正優勢并沒有發揮出來,圖像質量并沒有因為是高清電視而真正體現,因此,高清機頂盒的潛在用戶群就是目前1500萬戶平板電視用戶,特別是中央電視臺今年10月份打算推出全國免費的高清廣播,更加刺激了高清機頂盒的銷量。這樣,1500萬平板電視用戶大部分都會有動力去購買可以真正能顯示高清節目的機頂盒來看高清節目。高清平板電視的發展會為數字家庭帶來前所未有的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