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導航: 分頁瀏覽 | 全文瀏覽
第二階段: 小平南巡,TCL邁步改制上市
92年鄧小平南巡,我們把握這一個機會引入比較大眾的產品,92年開始引進電視機,97年做電腦,99年做手機,我們產業領域逐步得到擴展。而且擴展過程里面,基本上都是靠企業自身的積累和在社會上籌集的資源。我們是從國有企業發展起來的,值得驕傲的一點,我們沒有伸手向國家要過投資。最后,我們企業有了一個很好的回報。國家沒有直接投資,并不等于我們沒有利用政府的資源。我們的主要資源是銀行貸款,利用我們的條件,前十年在政府銀行借了很多錢,這些錢是我們企業的主要發展資源。86年TCL建電話機廠的時候,在香港銀行借了資本金,是96萬的投資,全部是銀行借的,銀行要求惠州領導在上面簽一個字,最后才借給我們。
之后中國市場化運作,銀行跟政府分家,企業要靠自身競爭力跟銀行金融機構打交道。市委市政府一直給我們很大的支持和鼓勵,給我們創造了很好的環境,但是業務的事情,需要企業自己做。90年代前期,我們保持比較快速的發展。90年代后期,在中國電子產業里面,我們企業成為成長最快、最有競爭力企業之一。92年至02年,99年開始,我們有了開展國際化業務的基礎,也開始從國內走向國外。從97年開始,企業授權經營,實行增資減股的方案,使企業性質開始發生變化,從100%國有變成國有控股,到02年,國有資本是占60%,其他的股份占40%。02年,我們開始股份制,政府支持我們進行股份制改造,主要是引入外國戰略投資者。當年飛利浦、東芝、住友、還有香港的兩家公司,從政府手上購買了一部分股權,企業變成了地方政府相對控股,地方政府股權轉到地方政府下設的投資公司,整個企業結構規范化,變成了股權結構多元化的公司。這一個階段發展也非常快,除了業務上的拓展,企業產品門類不斷增加,規模逐漸擴大,為企業下一步的發展又奠定了一個很好的基礎。接下來的改制,使企業管理團隊成為了股東,雖然是小股東,但是改制激勵作用非常大。企業在發展過程當中,實現快速發展,國有資產快速增值的同時,讓管理團隊也能夠成為企業的股東,為企業的發展直接承擔責任和風險,這是一個成功的方向。
去年,廣東省黃華華省長在一次公開會議上講到廣東企業改革,TCL的做法是作為其中一個比較成功的案例。因為這一塊,各方多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