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OLED的沖擊
為了不重蹈2006年的市場覆轍,夏普不得不一方面通過加速整合,體現(xiàn)絕對的成本競爭優(yōu)勢;另一方面從2007年下半年開始制定超薄液晶電視戰(zhàn)略,并將這一戰(zhàn)略上升到“決定能否保持品牌影響力和利潤的增長”的高度。
夏普在2007年下半年開始實施超薄液晶戰(zhàn)略,是在索尼2007年下半年宣布上市厚度僅為3mm的11英寸(有機發(fā)光二極管顯示器)電視之后。
“廠商推出超薄型液晶,正是為了和OLED對抗。”中國光學光電子行業(yè)協(xié)會液晶專業(yè)分會原秘書長劉培政在接受《中國電子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OLED與液晶技術(shù)不同,不用背光,而是采用了基于碳元素的材料來產(chǎn)生圖像,因此可以做到非常輕薄。但在OLED電視襲來之際,夏普發(fā)出“液晶之后還是液晶”的宣言。
夏普對液晶的執(zhí)著無可比擬,其前任社長町田勝彥在1998年上任后,第一個驚人之舉就是宣布夏普將放棄陰極射線管(CRT)電視而主攻液晶顯示。不僅是外界,連夏普的工程師們也驚訝不已,彼時夏普還沒有生產(chǎn)超過15英寸的液晶電視顯示屏的技術(shù)。
町田勝彥當時的變革,現(xiàn)在看來算是明智之舉。液晶電視彰顯出強大的生命力,在2003年后以超乎想象的速度蠶食著CRT電視、背投電視、等離子電視的市場,甚至于2007年10月,在40英寸以上的全球平板電視市場上,首度超越了此前在大屏幕領(lǐng)域占優(yōu)的等離子電視。DisplaySearch公司預計,到2015年的時候,液晶電視市場仍將達到兩位數(shù)的年增長率。
夏普超薄液晶的第一個舉措是在2007年8月發(fā)布厚度為2cm的液晶電視試制品,在當時引起了巨大的轟動,因為與該公司以往同尺寸產(chǎn)品相比,厚度“削掉”2/3。雖然相對3mm的11英寸OLED電視,仍然厚不少,但夏普厚度為2cm的液晶電視是52英寸,在隨后的2008年1月拉斯維加斯舉辦的全球最大的消費電子展(CES)上,在厚度不變的情況下,夏普將超薄液晶電視的尺寸升級至65英寸。
由于技術(shù)還未成熟,厚度為2cm的超薄液晶電視預計2009年或2010年以后量產(chǎn)。但在今年1月24日,夏普還是迫不及待在東京發(fā)布了厚度僅為3.44厘米的AquosX系列超薄液晶電視,這一系列包括37英寸、42英寸、46英寸3款,在3月上市。
夏普對超薄液晶的期待不只是對抗OLED,因為在幾年之內(nèi),OLED電視幾乎沒有可能成為主流產(chǎn)品。超薄液晶戰(zhàn)略當下的戰(zhàn)略意義在于,確保較高的利潤空間,以此擺脫液晶電視價格每年降低20%到30%的困境。
但是與此同時,夏普還面臨另一部分消費者的質(zhì)疑,他們認為,將平板電視的厚度從薄縮小到超薄,并不會帶來多大的差異,但無端地要為超薄多掏腰包。
在液晶有無前景難以蓋棺定論的當口,跨國廠商已分列兩種探索未來平板的方向:一類是夏普、東芝、日立和JVC等廠商力推超薄液晶電視,另一類的代表廠商是三星、索尼和愛普生,在固守液晶電視的同時,前瞻性地開拓更為輕薄的OLED電視的市場。在市場沒有定論前,下結(jié)論的確太早。對于更多的廠商而言,也是走一步說一步地進行市場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