叛逃等離子陣營的企業還包括許多。例如,2007年底,具有等離子面板資源的日本富士通集團表示,因為等離子產品已經無利可圖,將停止生產等離子電視機。富士通集團曾經是世界上第一個將等離子技術推出商業市場的公司。2007年12月初,日本中央硝子(Central Glass)宣布將解散在韓國的PDP等離子玻璃合資公司Display Glass Alliance(DGA)。DGA成立于2005年6月3日,是一家生產及銷售PDP用高應變玻璃底板的合資公司。
另一方面,國內各主要品牌彩電企業對等離子產品的支持力度也已經大不如以前。拿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就已經開始著手等離子產品研發的廈華為例,現在其眾多平板產品型號中僅有幾款大尺寸產品采用等離子技術。分析人士指出,目前廈華的產品戰略主要是全高清、運動高清等等,在這樣的高品質定位上,無疑液晶產品更具優勢。
一系列的數據僅說明一個問題:先鋒在等離子項目持續虧損的前提下,繼續豪賭等離子產品,風險會相當大!也正是對未來風險的評估,以及對等離子產品的信心不足,導致了先鋒等離子雖然擁有悠久的歷史、一流的品質、卓越的研發能力,但是也只能選擇“放棄”這樣的命運!
事實上,與其說是先鋒放棄了等離子,還不如說是消費者放棄了等離子從而也放棄了先鋒!
有人把先鋒的失敗,歸結于先鋒的高價位策略。筆者認為這樣的分析僅僅是看到了皮毛。也許價格偏高的先鋒等離子真的已經屬于奢侈品范圍,但是那又怎樣?世界上不是有很多公司以生產奢侈品而著稱嗎?04年之前等離子產品不是一直是動輒幾萬元的價位嗎?——和那時候比先鋒的產品已經便宜了!問題在于,等離子產品市場本身發展較緩慢,業界對等離子市場總量的預期很低:等離子市場沒有一個足夠大的市場基數來維持一家以高端等離子產品著稱的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