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陸成為主戰場
在國內企業還在資金短缺、技術滯后的泥潭里掙扎的時候,全球領先的液晶面板企業已經紛紛進入中國,將大陸作為它們投資的主戰場。領軍廠商頻繁“出招”布局各地市場,以求降低成本,提高產品價格競爭力。
今年2月8日,有關部門正式批準LG飛利浦的兩個液晶顯示生產項目,新增投資高達9.75億美元。其中廣州的液晶模組工廠新增投資4.95億美元,年產能高達4440萬片;南京的大尺寸液晶模組工廠新增投資為4.8億美元,大尺寸模組年產能增長900萬片。
3月1日,三星在蘇州投建的2號工廠奠基開工。該廠房完工后預計在今年9月可以投入量產,月產35萬片26英寸~42英寸電視用液晶面板。蘇州三星電子液晶顯示器有限公司姜完模總經理對媒體表示,目前LCD市場正隨著TV市場的擴大,正以年均30%的速度在增長。三星將整個生產線移到中國來,可以節省大量的物流成本、加工成本,并能實現零配件供應的本地化,估計成本總節約率可達5%~10%,這樣三星將以更便宜的價格供應更好的產品。據介紹,三星蘇州生產的電視用液晶面板將85%供應各地市場,預計工程總投資將達4.75億美元,這還不包括后期設備投資。
此外,中國臺灣地區的友達光電、奇美電子等企業也有異軍突起的態勢。據岳婷介紹,臺灣企業積極在長三角、珠三角布局,去年它們在中國的增長勢頭甚至超過了領先的日韓企業,已經成為國內廠商最大的威脅。
據悉,2007年奇美電子的資本支出將為LG~飛利浦的兩倍,而友達光電900億~950億新臺幣的預算也大大超過了三星14.1億韓元的投資規模。
其中奇美方面今年資本支出的重要項目,便是位于廣東南海的液晶顯示器模組項目。該項目計劃將于今年底投產,預計2008年第四季度月產量可達200萬片,預計總投資將超過20億美元。
即使面對各方的圍攻,中國大陸企業仍然有突圍的機會。李東宏指出,我國大陸主要液晶面板生產企業如果能夠實現有機整合,將有望成為全球市場上一股重要的新勢力,甚至可能在未來與韓國、日本和中國臺灣地區形成“四強”格局。
李認為,國內液晶產業在促進產業鏈條完善方面的競爭將不斷加劇,由于液晶面板產業鏈整合加速,未來中國液晶面板產業鏈必定趨向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