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面板企業“抱團”之舉是面對日益惡化的產業環境不得不做出的應對之策。
液晶面板產業是資本密集型產業,規模經濟效益明顯,擁有越多先進生產線的公司越有可能占據市場競爭的制高點。據悉,目前全球排名前五位(包括夏普、LG飛利浦、三星、友達光電和奇美電子)的液晶面板制造商全部擁有3條或以上的生產線。而在市場競爭加劇的情況下,行業中各廠商都需要進一步尋求規模經濟的支持。
在這個號稱“燒錢”的行業里,國內企業正面臨著虧損和資金吃緊的窘境,這給它們的發展前景蒙上了一層陰影。根據京東方的公告,至2006年第二季度京東方的負債率高達90%以上。隨后京東方在完成定向增發67587萬股,募集資金18.6億元后,將其第三季度的資產負債率降至74.89%。不過目前連續兩年的虧損狀態如果繼續下去的話,京東方將被迫退市。上廣電和龍騰光電的情況也不容樂觀,為建設各自的第五代TFT-LCD生產線,兩家都背上了沉重的資金包袱。
有報道稱,三家液晶廠商聯手的背后撮合者正是其銀行債主。由于各家廠商都無法扭轉虧損實現盈利,銀行對新的貸款慎之又慎,單個的企業已經很難獲得高額的銀行貸款。此前,京東方和上廣電有意興建新一代的面板生產線,均因資金問題而擱淺。
據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企業研究所的馬駿介紹,建設一條5代生產線需要約10億美元,而6代線則至少需要20億美元。目前國內企業中僅有京東方、上廣電和龍騰光電擁有5代生產線,而全球液晶面板技術已經發展到了8代線。
馬駿指出,國內的融資環境不夠理想,在2003年京東方業績正好的時候沒能順利融資,錯過了有利的發展時機。與之相比,中國臺灣地區對企業融資的政策就要靈活得多,“即使是像京東方這樣處于虧損的企業,一年內也可以實現多次融資。”馬駿感慨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