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夏普龐大的生產規模和巨大的市場占有率不相配的是夏普低下的營銷能力。
夏普獨霸液晶電視市場的時間并不長。從2005年開始,中國本土彩電企業紛紛涌入液晶電視行業,并且憑借成本優勢,爭取了中低端的消費者;加上索尼、三星等夏普的競爭對手也加大在中國的營銷力度,夏普的市場份額不斷受到擠壓,銷售量排名持續下滑。據賽諾市場研究公司的市場監測,從2005年起到2006年10月前,夏普在液晶電視市場的份額一直在2%~3%之間徘徊,銷售排行一下跌到十四五名。在全球液晶電視市場,夏普也被三星和索尼趕下了領先位置。
從2006年底開始,夏普迅速加強了銷售力度,利用領先的技術優勢收回失地。作為降價的急先鋒,夏普在小尺寸上以價格打戰略牌,搶占眼球和消費者,而把大尺寸液晶電視的銷售作為最終的贏利目的。去年8月份,夏普開始了世界上第八代液晶屏的生產,使其可以提供更具價格競爭力的產品。液晶屏技術的成熟和規模性的量產使得成本下降,產品價格也隨之下降。夏普的產品降價并不是單單針對中國市場,而是全球同步進行的。降價使進口品牌和中國品牌的產品在價格差距上急劇縮小。但夏普的利潤卻依然保持著穩步上升。
此外,夏普也已經認識到以往品牌宣傳過于低調,而且品牌形象是決定消費者購買的主要因素。該公司表示從2007年起他們將在北美市場積極參與到一些熱門體育賽事中,提高品牌知名度,在中國市場也將有大動作。另外,過去一直在沿海地區的銷售范圍將擴大到內地。
夏普的另一大動作則跳出了在液晶電視領域爭奪市場占有率的狹隘視野。作為具有上下游完整產業鏈的企業,它在全球市場上除了要面對各整機平板企業的競爭,還會將所產液晶屏提供給這些對手企業。因此,競爭對手仍有機會以優惠的價格買到夏普的液晶屏,從而對價格優勢并不明顯的夏普整機造成沖擊。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夏普失去液晶老大位置,并不為過。而夏普適當調整發展戰略,將更多的資源和精力投入到上游屏的技術開發和規;瘮U產中,更能獲取豐厚利潤——對于以利潤為最重要考量目標的這個巨頭而言,利潤回報當然比“液晶老大”的虛名更有意義。
據《IT時代周刊》獲悉,目前夏普是世界上極少數幾家生產液晶屏的上游廠商之一,“夏普屏”在業界長期享有盛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