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配套支持
“長虹等離子項目沒有回頭路。”何克思表示。目前,長虹集團已在為二期、三期等離子屏項目的技術升級、等離子屏上游產業配套以及持續的成本下降進行詳細規劃。
在等離子屏產業配套方面,目前國內除了大量生產設備和玻璃基板無法自足外,在功率IC、漿料等領域都有不錯的產業基礎。
在等離子模組的成本中,功率IC占了60%-70%。虹歐公司總經理巫英堅表示,國內在功率IC方面的配套比較完整不錯的,包括中芯國際、無錫尚華、上海新進等在內的企業都對長虹集團的等離子屏項目表示了濃厚的興趣;在漿料和熒光粉等方面,“我們在CRT年代就有了合作供應商”,如今彩虹集團的漿料項目已獲得國家電子發展基金的支持。
據介紹,目前等離子屏用玻璃基板掌握在日本旭硝子等少數企業手中,連LG、三星都無法掌握。旭硝子方面稱,如果長虹集團等離子屏的年產能在二期時突破400萬片/年,將考慮在綿陽建設生產配套基地。
在生產設備的采購方面,長虹集團甚至具備了后發優勢。據了解,松下最初發展等離子的研發成本很高,而在長虹集團的設備招標中,韓國和日本的設備商爭相降價,最終招標價格可能比同行要低20%以上。在這樣的情況下,長虹集團的每千片成本可能更低。賈云濤稱,LG在2003年投資的3面取等離子生產線的每千片成本是400萬美元,三星SDI于2004年投資的6面取成本是每千片500萬美元,長虹8面取生產線的每千片成本甚至低于400萬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