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虹集團的等離子屏(POP)項目近日將在四川綿陽高新區開工建設。該項目采用目前國際上最高代的8面取技術,首期產能規劃為216萬片/年(以42英寸計),在規模上僅次于松下、LG和三星SDI。據了解,長虹集團的等離子屏項目一期總投資超過60億元。
“在數字化平板化時代,如果長虹還處于簡單組裝水平,不能掌握上游的核心部件,就不如轉型。”在長虹集團董事長趙勇看來,只有向上游進軍,國內平板彩電企業才能擺脫受制于人的局面。
但液晶屏、等離子屏等上游投資是典型的資金、技術型項目。國內的“先行者”京東方、上廣電的液晶屏項目自上馬以來虧損不斷。更值得關注的是,在目前的平板電視市場,相對于液晶電視而言,等離子電視有被邊緣化的危險。長虹選擇此時進入等離子屏領域,自然在業界引起波瀾。有業內人士認為,這對于剛剛經歷了37億元巨虧的長虹集團來說,無疑是一場勝敗難料的豪賭。
長虹切入等離子屏領域
長虹新聞發言人何克思透露,世紀雙虹公司是長虹PDP項目的主要投資方,由四川虹歐顯示器件有限公司承擔該生產線的建設,四川長虹出資7.2億元占40%的股份。該項目一期工程規劃投資6.75億美元,2008年7月投產,將生產42英寸標清、50英寸及60英寸高清及全高清等離子電視模組,以42英寸計年產PDP模組達到216萬片;三期建設總投資將超過20億美元,形成年產600萬片PDP模組的能力。
“下一步長虹將著重提高等離子屏的競爭能力。”四川虹歐副總經理賈云濤表示,“改善等離子屏驅動電路、畫質電路等是重頭戲。”
據悉,在屏模塊的成本中,液晶電視屏占屏模組的60%-70%,驅動電路等占30%-40%,而等離子屏占屏模組的30%-40%,驅動電路等占60%-70%。賈云濤表示,針對集成電路的“摩爾定律”,長虹可以把控未來降低成本的空間約為50%,遠大于液晶電視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