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狀2:彩管電視“廉”有市場
最近,中山各大超市與電器賣場又掀起彩電銷售“熱潮”,小至14寸,大至29寸的彩管電視紛紛低價入市,價格從300-1000元左右,且供選擇品種齊全,確實讓人心動。買彩管電視還是買平板電視,是大部分消費者兩難的選擇。
彩管電視低毛利搶市場
據國內主要彩電企業在年中陸續公布的2006年年報信息表明,除了TCL、廈華受海外業務影響,其他幾大中國彩電制造商2006年均業績飄紅。但是,中國彩電業的前景只能說是“謹慎樂觀”。彩電業正從彩管電視向平板電視轉型,如何在低毛利下獲得穩定的盈利,成為中國彩電企業共同的挑戰。
據年報信息,去年,四川長虹(600839.SH)、深康佳(000016.SZ)、海信電器(600060.SH)分別獲得3億元、1億元和1.25億元的凈利潤,均實現增長。創維數碼(0751.HK)雖然尚未公布年報,但已透露2006年盈利。而廈華電子(600870.SH)出售海外不良資產、TCL集團(000100.SZ)歐洲彩電業務重組等因素,分別導致兩家公司虧損5億元和19億元。
長虹、康佳、海信、廈華和TCL去年的彩電銷售收入依次約為95.3億元、101.5億元、105.2億元、78.5億元和292億元;其彩電業務的毛利率依次為20.97%、17.41%、16.25%、11%和16.14%。其中,康佳、海信、TCL的彩電業務的毛利率分別下跌了0.24%、0.73%和1.08%。業內人士分析認為,平板電視價格快速下滑,是彩電業毛利率普遍下降的主要原因。
長虹康佳海信市場銷售樂觀
記者巡城發現,商家在年底促銷階段均表現出了積極的“搶奪”態勢,價格是他們各自的“殺手鉗”。相比之下,其他諸如上電之類的品牌,雖然有一定的競爭優勢,但成交量并不樂觀,長虹、康佳、海信等品牌卻是“春風得意”。據一些賣場的工作人員介紹,在價格相近的一些品牌中,消費者耳熟能詳的幾個品牌是購買首選,因為這些品牌畫質良好、品質穩定,再則是因為鄰里或自家的換代產品或“換大”產品的替換品,長期使用讓消費者信得過。
而部分消費者認為,彩電產品的換代使得技術方面有所更新,外觀也變得時尚起來,在對畫面品質沒有過高要求的情況下,花一兩千塊買臺29寸的彩管電視也不失為“落伍”,況且擺放在不怎么大的客廳,還算“體面”。而另一些消費者則認為,中國彩電經過10多年的發展,以前兩三千元買一臺19寸的普通彩管電視,現在都可以買29寸甚至更大的數字高清了。也就是說,隨著科技的進步與品牌的競爭,現在五、六千的平板,說不定過個數年,三、四千就能抱回家了。于是,這部分消費者先“鳥槍換大炮”,過個數年再換大平板或數字高清,這種消費心態,促使了彩管電視“春天的故事”開始傳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