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本長虹的力量正在逐漸顯現。
今年年初,在平板業務不被看好的情況下,長虹集團的銷售額卻呈現出了一個喜人的局面:2005年,長虹銷售收入比2004增長30%,2006年,長虹又在2005年的基礎上增長30%,銷售收入首次突破200億元大關,達到231億元,這對長虹意義非凡。銷售收入突破200億元,不僅標志著長虹從此規模上步入到新的量級,同時也意味著調整多年的長虹進入了一個新的增長階段。不能不說,這是趙勇的資本化長虹的功勞所在。
用趙勇的說法,未來的長虹路線將會是:“一個坐標,三根軸線”。如果把傳統整機家電企業作為坐標原點的話,那么,長虹未來發展方向的三個軸線則分別是產業價值鏈方向、產業形態方向和商業模式方向。此后,沿著這個“路線圖”,長虹展開了大范圍的合縱連橫。
在原點方面,長虹在鞏固原有彩電、空調業務的同時,入主美菱電器,成功構建起更加強大的黑電+白電的格局。
沿著產業價值鏈方向,長虹決心從關鍵部品、核心技術上突圍。長虹公司出資組建的四川虹微技術有限公司,成功搭建起了IC芯片設計的核心技術平臺,加速向技術附加值上游轉移。同時,在今年大舉進入等離子屏、空調壓縮機關鍵部件生產領域。
產業形態方向,長虹快速殺進IT、通訊業,成立了長虹佳華公司、國虹通訊等企業。此外還成立了信息技術公司、網絡公司,成功介入寬帶、互聯網領域。
在商業模式方向,長虹近年來積極探索,通過微軟、中國電信、盛大結盟,進行了有益的嘗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