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洋假賬案被媒體披露之后的當日,三洋在自己的官方網站上承認了正在配合日本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的調查,但同時表示不方便就此發表任何看法。
記者通過一個駐日本的朋友了解到,目前,針對媒體將三洋比擬成“第二個安然”,很多日本消費者并不以為然,他們認為三洋不會倒閉。從三洋在日本本土近50%的銷售比重來看,這似乎對三洋是一個很大的支持。
當然,三洋近幾年在管理變革方面的勵精圖治,及其所取得的成就,使投資者也仍然對三洋保有期待。
陸華告訴記者:“2005年11月,三洋推出了旨在進行內外部變革的‘中期管理計劃’,該計劃著力于打破三洋傳統的消費電子生產商的形象,塑造一個領先的基于環境與能源相關產品與服務的提供商。”
“同時三洋的業務被一分為二,一部分為核心業務,包括能源解決方案、HVAC產品與商業設備業務,個人移動設備業務;另一部分為亟須進行結構變革的業務,包括半導體、AV設備、家庭器具、財務服務。當然,三洋宣布將集中更多的管理資源在核心業務層面。”
中期管理計劃共為期三年,2006財年主要是保持線性目標,結果是三洋實現了三年收縮目標的大部分任務,尤其是人員削減計劃被提前完成,資產縮減也是如火如荼,裁減了約30個部門,退出了DVD機以及卡式錄放映機業務;把年產100萬臺冰箱的工廠轉交給中國海爾公司;所擁有的三洋EPSON公司的股份全部轉讓給合資伙伴,從液晶顯示板市場徹底退出。資產縮減的同時,有著沉重利息負擔的負債得以減少。
在2007年3月31日結束的2006財年,是“中期管理計劃”定義的“重組”期,這一時期,三洋改革了專門的業務模型,在有關業務管理、采購、制造計術、物流與庫存控制方面,實現了集團范圍的優化。
“如果沒有假賬事件,三洋原定的2006財年的三大主題:‘加強公司治理’,‘鞏固全球發展’,‘進一步推進結構改革’算是取得了不錯的成果,2007財年的三洋有望進入增長期。”陸華說。
“所以,現在最關鍵的問題是:三洋假賬案一旦查證屬實,會在多大程度上打擊投資者的信心。
“我認為三洋不會變成安然,之所以這么說是因為日本人有很強的民族責任感,他們不愿把自己培養多年的民族企業打垮,美國人可能會選擇安然成為替罪羊,但日本人不會。”前述那位身在日本的朋友對記者說,“而且,已經給三洋注資的高盛、大和們,更不會輕易放棄。他們會努力提升投資者的信心,畢竟做了錯事的人已然離去。”
這份努力似乎在從丑聞披露當日就有表現,當時三洋股價跌幅最高曾達到28.8%,但收盤時即已拉回20.96%,而當年的安然可并不是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