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電視“整體轉換”一路攻城拔寨,勢如破竹。在“整體平移”升級為“整體轉換”后,數字電視的產業主導欲望再次復燃且日益膨脹。但特殊的歷史背景,讓數字電視在政策與市場兩股力量的混亂牽引下找不到清晰的盈利模式,由來已久的環境之困、體制之苦、改造之難、盈利之惑仍是難以打破的藩籬。在高速發展的繁榮狀況下,數字電視產業之路究竟伸向何處?
據國家廣電總局的數據,目前,全國已有超過28個城市完成了市區有線電視數字化整體轉換工作,全國有線數字電視用戶已超過1500萬,其中大部分網絡完成了雙向化改造,并已開展付費頻道服務和高清晰度電視服務。而全國啟動數字電視整體轉換的城市和省份數量達到68個,一直進展緩慢的直轄市也開始加速,北京、天津目前數字電視用戶已經達到80~90萬戶;另一直轄市上海也正展開更大規模的數字轉換工作。
今年以來,每個月都有數座城市宣布正在啟動或者業已完成數字電視整體轉換,去年至今,整個產業呈現出越來越快的超常規發展趨勢;在“整體平移”升級為“整體轉換”之后,數字電視的產業主導欲望再次復燃而且日益膨脹。然而,有線數字電視目前尚找不到清晰的盈利模式,產業之路仍待探索。
憂患當頭有線數字電視整轉提速
10年前,廣電與電信的總體產值相差并不多,10年后,電信的收入規模已經超過6000億元,而廣電行業的總體收入去年剛逾1000億元,雙方差距懸殊,而且廣電、電信、互聯網技術交叉明顯,廣電業務被取代的風險在加劇。
9月1日,在北京工作3年的小李搬入裝修好的房子剛剛一個月,沒有北京戶口的他,憑自己的購房合同到小區所屬區域的歌華營業網點免費領取了一個機頂盒。兩天之后,歌華的工作人員便為其上門安裝機頂盒。小李發現,開通數字電視之后,他不但可以收看多達63套各地的衛視頻道節目,還能看到歌華隨機贈送的14套數字頻道節目,包括購物、政法、房產、證券等專業性比較強的內容。另外,小李還可以向歌華申請其他付費的更為專業和精彩的電視頻道。此外,小李還可以向歌華購買高清機頂盒,申請開通高清頻道。
但小李也發現,諸如網上購物、電視炒股、視頻點播等功能目前歌華還不能提供,經過考慮小李最終選擇了基本的收視服務。因此,他每個月只要交納18元的收視費,這個費用標準與模擬電視時代的收費標準相同。但他現在可以收看到比原來多的電視節目,而且圖像質量比原來好。
小李是這場變革的受益者之一,包括北京在內,一場波瀾壯闊的數字電視產業大發展的浪潮正席卷全國。但繁榮狀態的發展卻發生在數字電視憂患四起的灰暗背景下,其背后是無處不在的競爭壓力,這種壓力對于有線電視來說,隨著時間的推移其致命性愈加明顯。
有數據顯示,10年前,廣電與電信的總體產值相差并不多,而其后的10年間,電信的收入規模已超過6000億元,而廣電行業的總體收入去年剛逾1000億元,雙方差距懸殊,在競爭激烈的市場環境中,對比優勢的失掉會導致嚴重的后果,尤其廣電、電信、互聯網技術交叉趨勢日益明顯,廣電業務被取代的風險在加劇,這將導致整個產業被無情顛覆。
對有線數字電視來說,IPTV、直播衛星,甚至地面電視、WIMAX等業內外技術均是其需直接面對的競爭對手,不同業態的技術對數字電視終端的爭奪會愈加殘酷,對價格敏感的終端用戶,現階段對有線數字電視的忠誠度并沒太多價值。
上述技術流派的競爭,投射到小李身上,則是其選擇機會的增多。其實在是否繼續使用有線電視前,小李曾考慮在路邊小販處買一個“鍋蓋”架在陽臺外面,這樣他可以收看多個衛星電視頻道,而且不用交費;另外,在小李的日常生活中,電視顯得可有可無;更多時間,他選擇在電腦上觀看在線視頻,甚至動用BT工具進行下載,功能單一的電視在他的工作生活中并不重要。
小李作為個體消費者對視聽終端的選擇,直接映射了有線數字電視產業的整體尷尬局勢,而在這種尷尬中,有線數字電視產業正在破釜沉舟,全國性的雙向改造和網絡整合正此起彼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