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彩電巨頭幾乎悉數到場,這是近年來少有的事情。”5月28日參加在北京召開的中國彩電企業高峰會的記者紛紛發出感慨。當日,TCL集團總裁李東生、四川長虹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趙勇、創維董事局主席王殿甫、康佳集團總裁侯松容、熊貓電子集團總經理徐國飛、海信電器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王士磊等家電界大腕出現在中國彩電企業高峰會新聞發布會現場。TCL、長虹、康佳、海信、創維、海爾、廈華、熊貓、上廣電等9家企業發布聯合聲明,決定成立技術標準、知識產權、國際市場和國內市場四個專業協調委員會來應對當前中國彩電行業所面臨的主要問題。此次彩電企業峰會,被外界廣泛解讀為中國彩電行業走向良性協調發展的標志。
競合已是必然
“中國已是名副其實的彩電生產大國”,這幾乎是參加彩電峰會所有代表的共識。據信息產業部的統計數據顯示,2004年全球彩電總產量為1.33億臺,而中國則以7200萬臺的總產量占據了55%的份額。
“但我們必須面對這樣的事實,在TCL-湯姆遜合資公司正式成立之前,還沒有哪一家中國企業能進入全球彩電銷量的前5名。與國際競爭對手相比,中國彩電業還有很大的差距。”TCL集團總裁李東生對此非常感慨。
據信息產業部統計數字顯示,2004年我國彩電行業總產量達到7200萬臺,而TCL、長虹、康佳、海信、創維、海爾、廈華、熊貓、上廣電等9家企業的總產量則接近6000萬臺,占中國彩電總產量的83%。
“中國彩電行業寡頭競爭的市場格局,只有走向合作才能雙贏。中國彩電企業之間只有形成競爭合作的關系,才能在對外統一進行知識產權談判、協調海外市場競爭、提高行業整體競爭能力等方面有所成就。中國彩電企業的老總們其實已充分認識到了這個問題,這是此次峰會受到如此重視的主要原因。”中國電子視像行業行業協會副秘書長郝亞斌說。
標準技術、知識產權是核心
此次彩電企業峰會成立了四個專業協調委員會,其中標準技術協調委員會和知識產權委員會格外引人注意。這是中國彩電行業首次以協會的名義成立的針對知識產權、標準技術的組織機構,表明了國內彩電企業開始把技術標準、知識產權置于產業架構的戰略層面。
根據國家知識產權局公布的數據,在電子信息技術領域,1996年到2003年在中國專利申請量排前十名的企業中沒有一家國內企業。以數字電視技術專利為例,截止到2002年,數字電視技術專利共有2457件,其中72%都是被日本、美國、韓國企業所擁有,國內企業僅擁有數字電視專利110件。
數字化將是世界彩電產業發展的方向,但數字電視技術一般都掌握在美國企業手中,中國數字電視有線傳輸、衛星傳輸標準等都是在歐洲數字電視傳輸標準的基礎上建立的。建立擁有中國企業自主知識產權的數字電視標準體系,對發展我國數字電視產業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
平板顯示技術、微顯示背投技術等新型彩電技術也將成為彩電的發展方向,但等離子電視技術掌握在松下、日立、三星、LG、先鋒等企業手中,液晶電視技術被夏普、三星、LG等企業掌握,而德州儀器、索尼、愛普生掌握著微顯示背投的核心技術。在新型顯示技術方面,中國企業也被邊緣化了。
“這僅僅是數量上的差距,而質量上的差距更大。未來十年,知識產權方面的薄弱將對中國企業形成嚴峻挑戰。”TCL集團總裁李東生說。
新成立的知識產權協調委員會主任單位長虹宣布,近期他們要建立中國彩電行業的專利池以及制定切實可行的管理制度。“中國彩電行業建立自己的專利池,并不是針對外國企業或者企業組織,我們就是想把中國彩電企業的力量聯合起來形成自己的彩電知識產權體系,并聯合開發新的專利技術。”郝亞斌解釋說。
新成立的技術標準協調委員會主任單位海信方面也宣布,近期他們將積極推動彩電行業各種標準的制訂及實施,并使已經頒布的標準盡快產業化。
協調發展形成優勢
“中國彩電產業的規模和企業群落,已位居全球彩電行業之首,在國際上,中國彩電企業和產品已成為中國形象和中國實力的代表。”康佳集團多媒體事業部匡宇斌代表剛剛成立的國際市場協調委員會在會上說。
但是,中國彩電在開拓國際市場時越來越多地遭遇反傾銷,美國去年對中國彩電的反傾銷案,歐盟對中國彩電還沒有完全打開大門,這些都表明中國彩電的海外之路并不平坦。
“中國彩電企業在過去反傾銷過程中,遭遇了不少挫折。面對非貿易壁壘的保護,企業在國際市場上遇到的問題越來越多,已超出了一家企業承受的范圍,所以我們這九家企業很快能一致形成這樣的共識,在國際市場上需要協調。”廈華集團董事長郭則理說。
郝亞斌也指出,中國彩電企業在海外市場上協調一致還有其他很多好處,比如共享統一的售后服務體系,在某一個區域市場統一協調,更為重要的是,在國際市場上提升中國彩電企業的整體形象。
“國際市場協調委員會近期目標是,推動彩電行業在應對知識產權糾紛,貿易技術壁壘等方面加強合作,構建行業各企業之間的互動溝通機制,建立商務信息的共享平臺。”匡宇斌說。
此外,由于缺乏共同的協調和裁決機制,國內彩電市場始終處于無序的狀態,浪費了產業的各種資源,并使各彩電企業處于嚴重的關閉的經營環境中。
鑒于此,國內市場協調委員會一致認為,國內市場協調委員會的職責是協調國內市場問題,規范國內市場流通運作,協調廠商關系,建立互動溝通平臺。
王殿甫表示:“中國13億人口,國內彩電市場是巨大的,如何滿足國內消費者的需求是國內市場協調委員會的主要職責。去年國內市場實現銷售彩電3400萬臺,今年還會有較大幅度增長。在一、二級市場向平板電視過渡的過程當中,屬于三、四級市場的農村地區將會成為國內彩電需求的主要陣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