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全色激光顯示,2022年是一個關鍵轉折點。全色激光產品在“型號總量”,品牌覆蓋上實現了歷史性的大突破。
比如,年初智能投影一哥極米推出全色激光電視新品A3 Pro,號稱擁有超越OLED電視的色彩表現。極米A3 Pro 100英寸首發硬幕套裝售價32999元,另有88英寸套裝31999元。極米A3 Pro通過搭載全色激光技術,能夠帶來132.3%的DCI-P3超廣色域與10.7億色顯示的超高清畫面,3000:1的超高對比度。
再例如,2021年底峰米發布的首款全色激光電視峰米T1 2022年全年上市,通過應用ALPD RGB+全色激光顯示技術,2800ANSI流明;配置來自殿堂級專業音響品牌寶華韋健Bowers & Wilkins的定制音響,以及全球范圍內首款100吋的菲涅爾升降屏——Fabulus炫幕激光電視升降屏,帶來嶄新的應用體驗。目前,T1主機16000+的價位,也是全色激光電視的價格低點。
當然,全色激光產品布局的大頭還是海信、長虹這兩個“主打激光電視”品類的投影玩家。二者2022年在產品的豐富性、價格線上也有重大進步。長虹還推出了120英寸柔性菲涅爾幕布,并為全色激光新品申請了“色域覆蓋”世界紀錄。海信方面更是通過Vidda C1這款產品,將全色激光顯示下沉到智能投影和6000元價位新空間。
對于外資品牌而言,全色產品布局依然略顯“滯后”。特別是日系品牌“出奇”的保守。反而是明基代表的臺系品牌,對全色激光產品的研發、新品推出比較全面。不過產品價格線上略高于本土品牌均值。
“型號更多、首次涉足萬元以下價位和智能投影產品線”,全色激光正在成為激光顯示嶄新的競爭熱點。但是,這并不是說“全色激光完美無缺”:一方面,全色激光顯示依然是“投影光源方案”之中高成本的代表。這種高成本性不僅是因為使用了更復雜的光源系統,也在于全色激光產品必然需要更復雜的“散斑”抑制技術。
另一方面,消費者對全色激光的熱情并不一致。例如,對于LED光源,其實也可以稱為RGB全色顯示——只不過LED的發光頻率集中度不及激光,所以色準差一點:但是,恰是因為發光頻率上LED更為分散,所以其也沒有散斑問題的擔憂。同時,單色激光顯示在成熟性、輕便化、高亮和低成本上,比三色激光至少擁有一倍以上的優勢。
誠然,2022年全色激光顯示通過豐富供給、下沉供給,獲得了長足的發展,是一個耀眼的行業明星。但是,這一明星何時能真正“普及”化現在依然存在懸念。全色激光顯示距離“大規模上量”的爆發,還有不短的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