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日,由南方財經全媒體集團主辦,21世紀經濟報道、廣東粵港澳大灣區研究院承辦的“2022粵港澳大灣區創新經濟高峰論壇”在深圳、香港兩地以“線上+線下”方式舉行。洲明集團副總裁劉俊應邀出席本次活動。
以下內容源自「21財經」 南方財經全媒體見習記者 石恩澤 深圳報道
“如果企業老是想走捷徑,通過資本挖人,這套路子是行不通的。”劉俊在2022粵港澳大灣區創新經濟高峰論壇灣區科技與產業創新論壇上如此說道。
近年來,人才是制造業發展中一個比較大的瓶頸。劉俊坦言,“越來越多研發人才喜歡高精尖和時尚等聽起來比較高大上的行業,都涌去做AI、互聯網、游戲的公司。而洲明作為從制造業跨界往科技的企業,坦白說在人才爭奪這一塊處于劣勢。”
洲明科技是2004年在深圳本土成立的一家公司,在LED半導體應用端(光顯行業)已深耕18年之久。目前洲明95%的營收來自于硬件和制造業,但隨著元宇宙和虛擬拍攝的興起,洲明由純硬件商轉向系統化方案解決商,近兩年正在積極布局數字創意業務。
“這兩年元宇宙非常火,我們在美國、日本設有研發中心,并收購了一家納斯達克上市公司Trans-Lux,專門用于開發LED顯示。同時,洲明還配合世界500強,如Meta、微軟、華為等,抓住新的賽道。尤其是這兩年科幻電影的興起,所用到的技術就是洲明5年前研發的XR虛擬拍攝技術。”劉俊說。
技術上的轉型和融合,使得洲明在深圳“20+8”產業布局中,占據高清視頻和數字創意兩大賽道。也正因如此,洲明在科技創新上急需儲備優秀的研發人才。
劉俊介紹稱,洲明科技近三年在研發上的投入分別是2.37億、2.3億和3.08億,超過公司營收的4%。其中,研發人才有1100多人,占整個集團的19%左右。
然而,適合制造業的研發人才難尋。對此,洲明采取的策略是“笨辦法”,通過大學校招的途徑,從基層開始培養,目前洲明很多高管和研發人員都是以這種方式選拔出來,并以此形成了良性的循環。“人才的培養和人才的創新很多關鍵因素是來自多方面的,企業首先要有人才培養的意識,不能單純靠挖人。”劉俊說。
其次,劉俊認為,政府要扮演好跨界交流的作用,幫助企業的發展。“如果行業要協同,行業協會和政府主管機構都要發揮管理作用,把上下游企業組織起來,共同針對行業發展制定標準,避免行業進入低端、無序的競爭。”
近兩年,LED行業正在面臨機遇和挑戰。劉俊分析,機遇在于國外的疫情開始有好轉,海外市場得到快速恢復,出口也處于增長中;挑戰在于越來越多巨頭開始跨行進入VR眼鏡裸眼3D等元宇宙細分賽道,屆時國內企業將面臨市場和技術的雙重挑戰。
從政府引導的角度來講,劉俊建議,除了從金融、資本、人才、政策、稅收、土地等角度給到企業優惠政策,下一步政府還應加強與企業的溝通,幫助企業找尋市場機會。“在這點上,深圳政府在全國來講做得不錯。比如今年香港回歸25周年和去年香港回歸24周年的光顯項目洲明皆有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