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具有世界影響力的國際數字之都邁進
作為我國最大的經濟中心和超大型城市,精細化、標準化、數字化的城市治理模式,是上海城市進化的主旋律。
一方面,數字技術正滲透到當下生產生活的方方面面,時刻影響著城市的演進。另一方面,伴隨著快速擴張,城市形態已經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需要以全新的方式運轉。
在云計算&邊緣計算、AI、高速網絡、區塊鏈等諸多ICT技術的推進下,城市正在加速數字化的進程。城市的數字化轉型就是構建城市的數字孿生系統,形成一個與物理世界平行的數字孿生空間,用數字空間賦能物理世界。未來的城市管理,將是基于數字孿生狀態下的實時動態的城市治理新模式。
作為超大城市,經過過去十年間在數字化領域的積極探索,上海正在向具有世界影響力的國際數字之都邁進。
十年探索
步入全球智慧城市第一陣營
2010年上海正式提出“創建面向未來的智慧城市”戰略,彼時4G還沒有普及,智能手機處于發展初期,云計算在中國剛剛開始,一場數字化大潮伴隨多種ICT技術進步一起席卷而來。
十年之后,上海率先建成“雙千兆寬帶第一城”,實現5G城市全覆蓋,人們已經習慣在手機App上解決絕大多數生活和工作的問題。先進的數字基礎設施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推動了產業數字化、數字產業化的進程,讓傳統行業煥發新生,新經濟模式不斷涌現。
十年時間,上海高度重視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對城市發展的引領作用。2020全球智慧城市大會上,上海從全球350個城市中脫穎而出,摘得“世界智慧城市大獎”,步入全球智慧城市第一陣營。
今天回頭來看,十年間從三個方面看到上海這座大都市明顯的變化。
首先是城市治理。上海聚焦“高效辦成一件事”和“高效處置一件事”,以政務服務“一網通辦”、城市運行“一網統管”兩個牛鼻子為契機打通所有部門,效果顯著。以“一網通辦”為例,在數字基礎設施相對完善后于2018年開始正式推行,當時網辦率只有11%,三年后網辦率已經達到70%,老百姓節省了時間,政府機構提升了辦事效率。
作為 “一網統管”建設的領跑者,上海正積極探索城市數字化轉型下的數字治理新理念與新方法。其中一個典型案例就是上海創新性地采用了城市最小管理單元治理模式。未來的超大城市治理新模式下,城市運行的每一個最小管理單元都是一個智能的生命體。基于城市智能體建設,使用數字化、智能化的手段將城市運行管理活動中的各級主體責任層層壓實,從而實現城市數字化轉型下的精細化管理新模式。
其次是民生方面,上海努力創造普惠化數字體驗,以人為本,場景牽引,圍繞醫教養、文體旅等市民關心領域,打造無處不在、優質普惠的數字新應用。
第三是城市轉型升級和經濟發展方面,通過先進的數字基礎設施賦能千行百業,進而推動整個城市的轉型升級。
一方面,傳統產業在數字化推動下煥發新生,比如制造業加速向智能制造轉型。另一方面,數字化催生出大量創新型新模式、新業態,比如上海西岸打造了一個善感知、會呼吸、有溫度的智慧園區,比如浦發與華為攜手開啟業內首個面向“智能物”的金融服務模式。如今,上海已經形成產業數字化和數字產業化“雙輪驅動”的數字經濟發展格局。
ICT并不是冷冰冰的技術,數字城市也不是簡單地上設備、上系統,而是通過技術、應用真正改善城市經濟、生活、治理的方方面面。從上海十年的變化中,可以用善政、惠民、興業三個詞來總結數字化帶來的變化:實現了城市的高效能治理,為老百姓創造高品質生活,激發千行百業的創新活力。
新型智慧城市
以智能體支撐的一體化協同生命體
在十年探索、一路領跑的基礎之上,上海于2021年1月初發布《關于全面推進上海城市數字化轉型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提出了更遠大的目標:到2025年,上海全面推進城市數字化轉型將取得顯著成效,國際數字之都建設形成基本框架;到2035年,上海將建成具有世界影響力的國際數字之都。
為了實現這樣的目標,意見中提出:整體性轉變,推動“經濟、生活、治理”全面數字化轉型;全方位賦能,構建數據驅動的數字城市基本框架;革命性重塑,引導全社會共建共治共享數字城市。
未來的城市到底應該是什么樣子的?在《意見》中提出,面向數字時代的城市功能定位,加強軟硬協同的數字化公共供給,加快推動城市形態向數字孿生演進,逐步實現城市可視化、可驗證、可診斷、可預測、可學習、可決策、可交互的“七可”能力,構筑城市數字化轉型“新底座”。
數字孿生是把物理城市當中所有的人、物、事件、建筑、道路、設施等都在數字世界當中映射,在數字化的基礎之上具備上述“七可”能力,讓虛擬服務于現實。
上海對于未來城市的規劃,與華為的思考不謀而合。華為認為,新型智慧城市,基于“數字孿生”的理念,讓物理世界和數字世界一體化協同,形成一個有機的“生命體”,與人體一樣,有大腦、五官、神經、血液、肌肉和四肢,具有新陳代謝、自適應、生長發育、不斷進化等生命特征。正是基于這樣的認知,華為提出 “城市智能體”。城市智能體是以云為基礎,以AI為核心,構建立體感知、全域協同、精確判斷和持續進化的一體化智能系統。
城市智能體包括四個層面:智能交互,包含華為和伙伴的邊端設備,它們就像“五官”和“手腳”,全面感知城市中的人、物、空間和過程,并與它們實時交互;智能聯接,包括5G、F5G、Wi-Fi6、IoT等技術,就像“軀干”和“神經”,讓數據得以高速匯聚,城市體征得以實時感知,智能與執行得以快速抵達現場,激活城市的創新潛力;智能中樞,包括云基礎設施、AI使能、應用使能和數據使能,是真正的中樞,讓AI發揮關鍵作用,全網協同,基于城市數據及時發現問題、研判趨勢、預防風險并作出恰當反應;智慧應用,由政府與華為等企業進行協同創新,實現ICT技術與行業知識的深度融合,重構體驗、優化流程、使能創新,逐步形成三大領域智慧應用體系,包括數字政府、數字經濟、數字生活。
未來的超大城市治理新模式下,每一個城市運行最小單元對應的自治系統/應用都是城市智能體支持的獨立應用/場景,是完整城市智能體的一部分。并且,每一個城市運行最小單元都是遵循智能體的理念(能感知、會思考、可進化、有溫度),遵循應用城市智能體的參考架構(交互、聯接、中樞、應用),遵循城市智能體的技術平臺(云網邊端協同的華為黑土地),實現自治的有機體、生命體。通過城市最小管理單元的場景支持,豐富城市智能體的應用,增加云網邊端協同黑土地的肥力。在這種創新模式下,實現從一棟樓擴展到一條街、一個區、一座城,從而將上海打造成為完整的數字孿生城市,實現“感知一棟樓,聯接一條街,智能一個區,溫暖一座城”的美好愿景。
數字化進程中的最佳伙伴
從上海對于未來的數字規劃來看,不是簡單地發展幾個產業,而是全面滲透到社會經濟、生活的方方面面,這也就意味著城市數字化已經從幾個領域的“單兵突進”進入到“系統演進”的階段,需要更有遠見的頂層設計、更完善的統籌規劃以及更有序的相互協同。這也需要在理念上、能力上更加契合的伙伴,一起探索未來智慧城市的新形態。
在過去十年上海數字城市的探索中,華為一路相伴,見證了上海這座城市多年來的智慧升級過程。一方面,華為作為技術供應商,為上海市政府和企業提供全方位的技術支持;另一方面,雙方在探索中不斷創新,推動服務型政府執政理念的落實,進一步激發上海這座城市的活力,同時總結、沉淀方法論,形成越來越多的共識。
在未來上海向國際數字之都邁進的過程中,華為還將是最適合的伙伴。
首先,華為與上海的理念一致,他們都認為未來智慧城市是物理世界和數字世界一體化協同的生命體。上海在規劃中提出這是一個“頂層設計、總體統籌、相互協同的系統工程”。華為也是一直強調系統的建設觀念,把城市與ICT技術當成一個整體,來謀篇布局,依托聯接、計算、云、AI、城市應用等多技術協同創新,打造城市級一體化智能協同系統。
其次,華為不僅創造性地提出城市智能體這一技術框架,還是業界級少擁有全棧技術能力的企業,作為業界唯一能夠打通“云、管、端、芯”的廠商,結合自身5G、AI、云、視頻等全棧產品技術優勢,實現多技術融合、軟硬件融合,消除技術斷點,支撐聯動指揮、協同辦公等場景體驗升級,為用戶提供更加個性化的產品和服務。如融合通信(聯動指揮和協同辦公)、5G+AI(城市治理、聯動指揮)、智慧屏(領導駕駛艙、聯動指揮和協同辦公)等。
更重要的是,智慧城市的建設是一個漫長探索、創新的過程,華為構建數字政府業務專家團隊,躬身入局支撐客戶業務梳理、流程建設,上海稱華為是最懂政府精細化治理伙伴之一。
電力作為傳統產業,正在數字革命與能源革命的深度交融中快速創新。上海電力以城市能源互聯網為核心,基于華為云Stack提供的平臺化能力,開展數字化轉型創新,基于華為云Stack建設供電服務指揮中心等跨專業應用場景,實現了“電網一張圖”。華為云為新能源云等應用提供高效穩定的數據服務,構建一體化精細管理,打造能源互聯網,進而賦能數字上海及長三角轉型升級。
技術的飛速發展與應用帶給銀行等金融機構巨大的創新空間,浦發銀行聯手華為創新性地提出“物的銀行”,通過智能網絡聯接云、邊緣、終端,釋放數字生產力。再基于“智能物”聯接場景,構建起“以人為中心”的智能空間,提供全景式服務,從而開啟了“萬智互聯”時代下“智能物”金融服務新模式。
寬帶建設和網絡發展為一個城市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實根基和關鍵支撐,而聯接正是華為的優勢所在。上海作為全國5G首發城市,5G建設規模居全國第一水平,全球第一陣營,并且通過5G+AI+云的“組合拳”加速上海各行業數字化轉型的進程。在高端制造產業,上海建成了國內第一個5G全聯接工廠,實現設備、產品、物料、人員、工具、工裝六類生產要素的萬物互聯;在港口,上海移動聯合華為定制5G專網建設,成功打造了全國首個5G覆蓋的跨海大橋和5G V2X車路協同網絡能力,提升港口碼頭在物流運輸、安全監管等運營效率,擴大上海港集裝箱吞吐能力。
以上這些都只是一個個小的切面,華為在上海的實踐涉及千行百業,這些經驗也正在向全國更多的地區、行業被復用。在數字城市這條路上,華為已經是一個成熟且值得信賴的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