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7日,著名歐洲影像和商用顯示方案公司巴可,舉行了一場重要的媒體溝通會,為7月份即將到來的新品發布和IFC展會做“戰前”部署,并進一步闡釋巴可“在中國、為中國”——“in china for china”的嶄新企業戰略,以求將巴可的中國區事業推向更加深入的市場高潮。
近年來,投影行業的“戰略調整”非常之多。例如日立與鴻合系的10年冠軍組合都已經“作古”;更不要說二三線品牌在新技術和新興品牌沖擊下的大幅市場策略調整了。
但是,作為國際大牌,在新一輪調整中,即涉及1.渠道體系、2.產品定位、3.品牌定位、4.深度的本土化技術策略、5.核心團隊全面本土化等眾多方面的卻只有巴可一個。尤其是與巴可今年推出的“中國研發”G60工程投影機結合來看,巴可戰略調整之顯著,在投影國際品牌中“前無古人”。
從歷史看,巴可是一個非常注重與中國市場高度、深度結合的品牌。在品牌合作調性上的開放程度、對市場的親和力、對伙伴的信任度都是NO.1。例如中影巴可項目:中影巴可(北京)電子有限公司于2011年,由比利時巴可公司旗下兩家子公司——巴可偉視(北京)電子有限公司、巴可中國(控股)有限公司與中國電影股份有限公司下屬子公司——中國電影器材有限責任公司合資成立。這一項目就反應了巴可與伙伴之間的“胞波情誼”。
再例如,巴可光峰項目:2018年10月17日,在克強總理和比利時首相查爾斯•米歇爾的見證下,中影、光峰、中信與比利時巴可公司牽手,在布魯塞爾簽訂了設立全球高端影院解決方案公司“Cinionic”的合作協議,初期總投資額達一億美元。這是巴可與光峰——這個激光投影產業技術龍頭的合作,從“技術”向產品和市場延伸,從國內向國際邁進的關鍵一步。
由此可見,巴可“in china for china”不是心血來潮,也不是在名頭上討好國內市場。而是真正的和國內市場、本土企業、本土創新技術深度合作,共同發展的“命運共同體”。
某種意義上,本土投影產業的崛起、中國市場從單純最大消費市場,變成最關鍵的創新市場,投影企業中國市場道路面臨:1.本土品牌的國際化;2.國際品牌本土化等兩大趨勢的“共振”。在這樣的宏觀背景下,巴可的動作迅猛速極,或許代表未來國際品牌中國市場運作模式的轉折,也代表本土投影市場從“外資傾銷地的1.0模式、本土創新崛起的2.0模式,發展到中外混合革命的3.0模式”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