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LG顯示器公司于7月25日對外宣布:將在廣州市建設一家生產OLED大尺寸面板的合資工廠,其面板主要用于電視和電子廣告牌。
這一合資工廠坐落于廣州開發區,與其2014年正式投產的8.5代線液晶面板工廠相鄰,目前已正式動工。根據LG官方網站,合資工廠的注冊資金約為157億人民幣,LG將持股70%。
財新記者獨家獲悉:合資工廠另外30%的股份,由廣州凱得科技發展有限公司(下稱凱得科技)持有。接近凱得科技的人士向財新記者透露:這一項目的總投資額約為450億元,157億僅為首期注冊資金。截至財新記者發稿時止,全國企業信用信息登記系統中尚未顯示二者合作的這家企業信息。
LG和凱得科技的合作早有淵源。凱得科技成立于1998年,由廣州凱得控股有限公司全額投資,而廣州凱得控股有限公司是廣州開發區為支持高新技術發展和資產運營而設立的國有獨資企業。在2012年LG于廣州投資上述8.5代線液晶面板工廠時,凱得科技就是LG的合作伙伴之一,并持股20%。這一液晶面板項目的另一個合作伙伴是創維,持股10%。
OLED面板是柔性屏,與目前的液晶面板相比,OLED面板可以彎曲,甚至可以折疊。這一特征使得業內公認:OLED面板將替代液晶面板,成為未來手機、電視等各種屏幕的主流。
OLED產業正在爆發。據調查公司IHS Markit統計,2017年面向電視機和智能手機的OLED面板出貨金額將達到252億美元,同比大幅增長63%。
LG在OLED產業中占據重要位置。目前全世界已有諸多企業能夠生產用于手機的OLED小屏幕;然而僅有LG能夠量產用于電視的OLED大屏。
在LG內部,大尺寸的OLED屏亦比小屏幕更加重要。LG于7月25日公布的2017年第二季度報表顯示:在這一季度,LG營業收入為人民幣49億元,凈利潤為45億元;在屏幕銷量中,電視屏占比46%;臺式電腦屏占比17%;筆記本、平板電腦屏占比15%;手機屏占比22%。
LG還在不斷擴大OLED大屏幕的出貨量。公開資料顯示:LG宣布2017年OLED電視面板的產量目標為180萬片,較2016年產量翻倍。
LG在廣州布局生產OLED大尺寸面板的合資工廠,備受關注。家電行業分析師梁振鵬在接受財新記者電話采訪時稱:此前OLED產業發展的瓶頸,就在于大面板產能嚴重不足。
面板研究機構 Display Search的數據顯示:在LG宣布可以量產OLED大屏幕的2014年,OLED電視全球市場銷量為7.7萬臺,市場總額為2.84億美元。2015年OLED電視面板市場規模增長了10倍,達到77萬片。該機構預計,到2021年,全球OLED電視面板出貨量將達到1650萬片,市場規模將達到70億美元以上。
梁振鵬和另一名家電分析師劉步塵都向財新記者強調:這是LG首次在韓國本土以外的國家設立OLED大面板合資工廠,顯示其看好中國市場。
LG官方網站稱:對了應對全球對OLED電視需求的增長,LG決定在廣州創立新的生產線。這不僅僅是因為廣州地理位置優越,還因為中國是全球最大的電視市場。
奧維云網數據顯示:在中國,OLED電視在2016與2017年都將保持 400%的增長速度。IHS Markit也指出,到2018年,中國OLED電視在全球的市場份額將穩定在 20%左右,中國將成為全球 OLED 第一大市場。
合資工廠在廣州落地,亦將攪動中國的OLED面板產業格局。國海證券7月14日的研報顯示:中國大陸面板廠商目前已經建成和規劃12條小尺寸的OLED面板線,而大尺寸的OLED面板線也已經列入京東方、華星光電的投資規劃中。不過,目前生產設備相關核心技術仍掌握在日韓手中,國內尚處于研發階段。
該研報稱:由于液晶面板和OLED面板在生產工藝上有70%可以相通,從長遠看,中國大陸未來OLED面板產能相當可觀。劉步塵在接受財新記者采訪時亦表示,LG此時攜帶成熟技術進入中國量產OLED大面板,亦帶有“卡位”的戰略需求。
“LG是第一個來到中國布局OLED大面板的外資企業;這個合資工廠也是中國第一個生產OLED大面板的工廠。”劉步塵說。
廣東省現在正在打造顯示產業的高地。在2016年下半年,華星光電第11代線、富士康總裁郭臺銘投資的10.5代線等高世代液晶面板生產線在廣東落地,僅這兩個項目的總投資額就超過千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