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份最后幾天,彩電行業要“大豐收”了。康佳3月28日線上新品發布會,8K旗艦亮相;長虹3月28日發布2款CHiQ電視新品;TCL 3月29日,雷鳥新品牌首秀;樂視29日發布會和TCL雷鳥“同日競技”——四大品牌已經是國內彩電市場6成江山。
對此,大屏君不禁要問:巧合?巧合?還是巧合呢!
其實,這是巧合,也是陽謀。三月是彩電市場關鍵新品季,這已經是數十年的行業規律。因為,春節過后市場寂寞,廠商總要在春暖花開、萬物復蘇的時候弄些聲音,要不然一直沉默到夏季,上半年的業績就沒法看了。
但是,三月份31天,就算大家都愿意向后推,也不好直接撞車吧!然而,今年新品會卻上演了大撞車: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彩電市場是存量規模下的競爭”,即你多一口我少一口——相互“截胡”的需求肯定是會有的。君不見,28日長虹發布會現場,很多媒體圈朋友收到了康佳的線上發布會“紅包”——即便康佳無心而為,長虹也有足夠理由恨得“牙根癢癢”。
同時,樂視和雷鳥撞車,不得不說樂視是對著雷鳥來的,或者雷鳥是對著樂視來的——樂視是目前最大的互聯網品牌,雷鳥則是中國彩電業的全球老大TCL新的互聯網品牌,若說二者同一天上新品,沒有恩怨誰又能信呢?
所以,大屏君認為:競爭就是競爭,沒啥不好意思的。正面干不過,背后下刀子也不是見不得人的事情。只要合法合理,市場經濟就應該是“勝者為王”。
不過,春季彩電大事的“大結構背景”大屏君還是要說一下的。2016年樂視4月份促銷,100萬的量,給整個行業的傳統品牌“當頭一擊”。這個成績也奠定了樂視全年600萬+的成績。
然而,2016年四季度開始,樂視電視數次漲價,已經輸掉了“硬件免費”的口號。同時,樂視欠款危機爆發。現在,雖然有冠捷作為最大代工商來背書,說“沒有拖欠”;但是也有信利和仁寶的債轉股,足以證明樂視系的欠款問題不是子虛烏有。且即便是冠捷的無拖欠,也要承認冠捷給予樂視的“60天”賬期優惠的作用。而且,畢竟冠捷在樂視電視上,少說也占了6-7成,為了保持盤面穩定,冠捷的賬款還是需要首先保護的。
有了大屏君以上的分析,相信大家已經明白:2017年樂視的4月還會大動作,百萬臺是基本目標。冠捷不是說了嗎,到3月底已經備貨七八十萬臺。但是,現在樂視系有一些問題,包括欠款風波、漲價風波,這使得傳統廠商認為“對拼”一下樂視,或許有“甜頭”。
且從輿論傳播角度,長虹、康佳、TCL一起和樂視扎堆,即便不賭贏了樂視,也能“淡化和擠占”樂視的“資訊傳播資源”。
狙擊樂視——這是大屏君對這次3月底彩電扎堆事件的第一點認識。但是這遠不是此次新品行情的全部重點所在。
另一方面上,彩電網絡化正在成為必然趨勢:包括營銷網絡化、渠道網絡化、市場活力網絡化三個層面,彩電觸網不再分高低貴賤。
以康佳為例,線上發布會居然整出的是8K,這可是行業超級黑科技產品。當然,也是很昂貴的產品。這與樂視、小米三年前,互聯網電視只能整“成本定價”低價位的情形截然不同。
支持康佳決策新思維的關鍵數據是:2016年底,彩電電商渠道占比接近4成;且這一年首次出現55英寸以上中高端產品增速超過中低端產品的“行業轉折”。事實上,線上產品高端化已經持續了一年多的時間:2015年下半年開始,互聯網電視新品的核心已經集中到大尺寸領域,即高端產品。只不過,2016年這些“高端”開始釋放出“規模”能量。今年,3月29日,一貫宣傳“免費”(其實就是便宜)的樂視,新品價格幾何呢:Unique65/Unique55分別定價為13999元和8999元,遠超出同尺寸產品市場均價。
互聯網高端放量——這是一個什么樣的邏輯呢?大屏君首先認為,這是一個拼技術底蘊的邏輯。彩電業誰的技術底蘊最深厚呢?輕資產、靠代工的新興品牌肯定不行。君不見,小米手機那么強悍的攻勢,2016年亦戛然而止,轉頭來過的是“松果”處理器這個核心技術:雖然小米只能說剛剛抬腿,但是畢竟已經找到了真正的方向。在彩電領域,道理一致:傳統品牌的產業鏈優勢,例如TCL雷鳥能夠從屏幕開始駕馭(也許還可以更遠,TCL和浙江大學的QLED材料團隊早就是一家人)的技術底蘊絕對是“好牌”。
第二,互聯網高端化放量,也是一個比拼O2O的邏輯,即線上線下互動。——因為高端貨大家消費更謹慎,有實體門店來體驗,效果杠杠的。2016年樂視彩電的成績,千家門店功不可沒;這不2017年小米也提出線下門店計劃,先來個200家。這方面,傳統廠商的優勢就不用細說了。
第三,互聯網高端化放量,更是一個消費者思維轉化的邏輯。這幾天的新品都看一看、比較一下,廠商底蘊一下子就分明了。此前那種對互聯網經驗和粉絲邏輯的“火熱”都會退溫。這對傳統廠商也是有力的支撐。
以上這些邏輯,大屏君覺得樂視也很清醒:所以,樂視2017的目標就是保700萬、爭800萬,已經沒有2015和2016年那種高增長的“信心”。甚至從絕對增量上,2015年樂視增加200萬,2016年增加300萬,2017年的計劃已經降低。
所以,大屏君認為,TCL、康佳、長虹在三月底和樂視一起玩,是在抓天時地利人和——雖然互聯網電視成為主流之一、且高端化,有利于傳統品牌,但是傳統品牌還是需要在玩法上“主動走進互聯網”。
綜上所述,大屏君已經指出,3月底兩天四大品牌的彩電新品攻勢,就是為狙擊樂視4月節、并重分互聯網產品高端化市場所做的“陽謀”。當然,在樂視遭遇了去年下半年以來一系列不順的背景下,這有些“落井下石”,但是卻符合基本的市場經濟規則。
2017年,將是互聯網彩電產品概念從以往的增量為主,向增質為主轉變的關鍵一年。每個品牌都會涉足其中,且都必須有所轉變。這輪大趨勢將是一個洗牌的過程。三月底的所謂撞車大戲只不過是“正片”之前的小小預演,連序幕都算不上。2017年這一年且看彩電行業如何在互聯網概念下書寫傳統與新興、廉價與高端、底蘊與時髦、概念與技術諸多矛盾下的“王者歸來”大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