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6日晚,京東方發布公告稱,公司和合肥新站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管委會、合肥市產業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及合肥市創業投資引導基金有限公司簽署了《合肥打印OLED項目投資協議》。項目內容圍繞建設OLED技術平臺展開,該平臺總投資額約10億元,項目資金主要用于新增打印、蒸鍍等設備費用及開放與運營費用。
不僅僅是京東方,TCL、三星、LG等企業也紛紛涉足OLED印刷領域。有業內人士分析,由于生產設備的限制,3~5年內OLED屏幕難以實現大規模量產。
多巨頭布局OLED印刷技術
所謂打印OLED技術,簡單來說,是指讓OLED屏像印刷報紙一樣進行生產,主要針對的是大尺寸屏幕。細分來看,OLED印刷技術主要分為噴墨印刷和絲網印刷兩種。
根據目前中、日、韓三國企業的技術路線,基本集中在發展噴墨印刷這一類型。對比現在的蒸鍍技術,新型的印刷技術可以極大地減少成本、延長OLED材料壽命、提高大尺寸屏幕的良品率,從而實現大尺寸屏幕的量產。
除了京東方將在合肥建設OLED技術平臺外,TCL、三星、LG等也積極布局OLED印刷技術。1月22日,廣東省印刷及柔性顯示創新中心成立,由華星光電和天馬微電子等合資的廣東聚華印刷顯示技術有限公司(下稱“聚華公司”)參與其中。
為鞏固產業鏈的上游端,TCL在成立聚華公司后,與美國杜邦、日本住友化學、日產化學及美國柯狄等企業簽訂戰略合作協議,這些合作伙伴將支持聚華在印刷OLED技術開發中的材料以及工藝需求,為聚華量身定制相關研發設備。
與此同時,韓系的三星和LG也在近兩年積極引進噴墨印刷制程,他們的規劃是在2017年開始啟動示范產線,提升OLED顯示器產能。若產線順利啟動,將加速OLED產品的普及。
關鍵設備無法量產成瓶頸
OLED印刷技術對于電視等大屏意義重大,但現在產業還未成熟,也面臨重重困難。在TCL集團董事長李東生看來,盡管廣東省印刷及柔性顯示創新中心的成立加速了OLED印刷技術的進程,可要在印刷技術上做出突破仍至少需要3~5年時間。
業內人士表示,以新技術生產大尺寸OLED屏,需要在8.5代以上噴墨印刷設備、可溶性OLED材料及墨水、噴墨印刷技術、薄膜封裝技術、氧化物TFT背板技術以及驅動補償技術等等實現全產業鏈的突破。“目前,最主要問題在于打印工藝中最關鍵的設備還無法量產。”該業內人士表示。
家電行業觀察人士劉步塵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曾表示,國內企業要實現OLED印刷技術需要等到2020年前后,屆時,激光電視等產品在大尺寸屏幕的競爭優勢將不復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