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印刷顯示的最后沖刺
次世代顯示技術到底是什么?OLED、QLED,也許都不是。因為,真正引起業界革命性關注的東西是“印刷“顯示。
2016年三月份,三菱化學宣布已經向業內多家企業提供了可供噴墨印刷的OLED墨水。時隔不久日本JOLED公司展示了21英寸的300PPI印刷顯示OLED面板,并宣布將以此技術為基礎建設6代生產線。年中時分,三星和LG分別宣布2017年要建設基于印刷技術的6代和8.5代OLED試驗線。三季度,甚至有消息稱LG新的大尺寸OLED項目,在噴墨還是印刷工藝上出現搖擺,預期投產日期會推后。
國內市場上,聚華印刷從資本動作、產業生態動作到實驗項目的投入,幾乎信息不斷。這家以國家和廣東省專項工程為名,匯聚華星和天馬兩大面板巨頭精英的企業,正在展示出他的戰略性價值。
那么,為什么業內對印刷顯示如此重視呢?答案在于,蒸渡技術雖然在小尺寸OLED上效果比較好,但是大尺寸化后均勻性難題一直難以徹底突破。這是LG大尺寸OLED面板無法實現三原色RGB oled的原因。而且,理論上印刷OLED技術具有節約材料、工藝流程簡潔、可靠性高、投資強度低等巨大優勢。
更為重要的一點是,即便未來的顯示技術不是OLED,而是QLED,印刷工藝也是“必須的基礎“。即,電致發光QLED顯示,需要以印刷工藝為前提。現在那些打賭未來是QLED的廠商,必須和OLED企業一起認真研究和部署印刷顯示技術。
但是,問題并沒有就此終結:印刷電子薄膜工藝,除了能印刷顯示材料,還能印刷什么呢?石墨烯、納米銀線、金屬網格、微型傳感器陣列、太陽能薄膜!這些都可能。或者說TFT+印刷電子材料,最終的目標不僅僅是顯示,包括觸控、傳感、乃至其他更為神奇的產品,都在其中。
正是因為印刷顯示背后的巨大“未知空間”,所有半導體顯示企業,TFT面板公司,已經達成全球一致的共識:投資噴墨印刷顯示工藝,并推動它成為次世代標準。對此,2016年是最后沖刺的開端,2017年將是最后沖線的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