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能效標準制度實施十周年紀念會”上,中國標準化研究院資環分院副院長張新首次透露,于去年底發布的能效領跑者制度,相關細則已經上報國家相關部委審定,最快于今年8月前后公布細則,并有望于年底前正式實施。
對于廠家人士最關心的實施細則,張新表示,每個家電品牌的電視、空調、冰箱每個品類最多申請5個型號,子型號不超過4個。先由地方審核(省級節能主管部門、財政、經信、質監局,經省級審核后上報國家發改委、財政部、工信部和質檢總局),經過專家評審后審核評選(委托第三方機構對企業上報材料進行評選,聽取企業答辯,選出能效最高、技術領先、綜合性能優異的10~20個產品型號),最后結果公示。據了解,能效領跑者申報和評選每年組織一次,同型號產品可在不同年度重復申報。
對于國家財政的補貼幅度和力度,張新表示正在制定當中。不過,也有業內人士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與此前的節能補貼“惠民工程”的“普惠”不同,領跑者制度只補貼能效水平達到能效國家標準的1級能效以上,且為同類型可比產品中能源效率領先的產品,“這就總味著補貼范圍將較小(預計不超過5%左右),但補貼力度大(可能超過之前激勵政策)”。
領跑制規定,補貼是以高能效產品為衡量依據,大小企業均可以參與,但實際上,由于龍頭公司在技術水平和產品研發上領先于小公司,該制度更利于行業龍頭。家電業觀察人士劉步塵就表示,以空調為例,是其家電各產品中能耗最大、技術難度最高的產品,目前變頻空調一級能效銷量占比約 4%,差不多都是由龍頭等實力公司提供,目前空調的單品平均毛利已經達到25%~30%,領跑制的出現將進一步增厚龍頭公司利潤,并拉開其他品牌的差距。
相關業內人士表示,2014年由于家電行業持續低迷,行業自身也在積極推動家電行業的能耗轉型,在這種背景下,2015年新年伊始再次啟動“領跑者制”新政,也不難理解。能效領跑者制度相當于變相的財政補貼,這將對部分家電企業產生利好,有利于推動家電產品結構升級,促進節能高端產品的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