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市場每賣出5臺投影機,就有一臺屬于明基。這是明基的資本,但是這也是明基的困擾。對于一個超大份額的品牌而言,如何重新界定自己的產品線體系,來適應2015年智能、微投、投影電視化的發展趨勢,必然如同大象轉身:“動一發牽千鈞”。
即2015年上半年,明基推出售價7799元的i700智能專業家用投影機后,10月份明基i系列產品再次擴容:包括i300J/T、i500和i910三款智能投影新品,初始報價分別為2999元、4999元、15999元。
四款產品正式形成了明基從微投到投影電視,涵蓋入門微投、高配微投、專業家用投影、屏幕主機一體化投影電視的完備“家和個人”投影產業鏈。這條鏈路表面看起來雖然還不夠長,但是卻超過了專注激光投影機的海信、微投市場翹楚極米與堅果、主要市場競爭對手日系品牌陣營等從新興到傳統的卓多投影同仁。
短短6個月不足的時間,明基從涉足智能投影和家用投影電視化市場,到拿出業界目前最完備的產品線體系,動作不可謂不快。
2015年以來,微投和投影電視市場保持了高速增長。智能微投和激光電視投影上半年的銷量已經遠超過去年全年的水平,并成為投影行業唯一真正實現規模增長的細分領域。與之形成對比的是,商用投影市場繼續保持量增價減的趨勢,對投影品牌成長的貢獻能力嚴重不足。教育市場方面,高端領域對激光的需求已經明確,中低端市場則遭遇了液晶觸控白板產品的圍剿。
2015年投影產業的這種局面的本質規律是“市場發展的不平衡”。這種不平衡的核心表現是明基等老牌實力廠商的優勢業務,增量空間被壓縮;而新興品牌則依靠所謂互聯網規律的人氣效應,加速蠶食和拓展以“個人和家用”為主導的市場,并有向商用領域滲透的巨大潛力。例如,海信等主導的激光影院電視,這類投影產品雖然主打家用概念,但是2015年半數以上的銷量實際是商用和半商用領域。
對2015年投影市場發展格局的基本分析,可以得出一個結論:即,投影產品的營銷價值傳遞已經從傳統的“專業市場主導家用市場”,轉變成“家用市場逐漸占據話語優勢,家用逐步主導專業市場”的新模式。
導致這種轉變發生的原因,除了包括“互聯網規律”和電商趨勢在內的外在性因素外,還包括投影產業自身的技術創新分布的變化:即,專業的商用和教育領域,創新空間高度飽和;相反的是對產品性能要求更多元化的家用和個人市場,正在成為追逐的熱點。在家用和個人市場的產品口碑,往往借助互聯網等優勢傳播工具形成對專業和專用產品市場的倒逼格局。
另一方面,市場也對家用和個人投影業務的發展持樂觀態度。例如,電視化的家用投影產品板塊行業有這樣的預期:在每年4500萬臺以上的電視機銷量中,有大約5%的高端產品(這些高端產品售價大多數在10000元以上),其中至少有1-2%的產品具有被投影電視,即明基i910這類型的產品替代的需求。這將形成45-90萬臺的年度市場規模。如果在這個模型中,加入消費者對大尺寸電視機越來越喜愛的大尺寸化因素,市場容量還將翻番。同樣的概念也適用于微投產品:作為隨身設備、便攜商務設備、“驢友”設備,以及臥室“電視”,智能微投的市場規模也是百萬臺級別。
因此,預計到2020年投影產業的銷量半數將在個人和家用市場,這一市場規模至少相當于現在國內投影市場總量的7成左右,即130-160萬臺。明基認為,個人和家用市場的崛起,至少是在將國內投影產業的視角從此前一年兩百萬的狹隘空間,引導到一個每年數千萬的空前巨大的平臺之上。
因此,抓住家用和個人投影市場,不再是一個簡單的“市場份額”和銷量問題,而已經成為一個從“技術與創新”到“營銷與品牌價值”,再到“未來市場占有率”的綜合性戰略問題。2015年恰是這種產業規律從混沌狀態到清晰狀態的轉折年。這是作為國內投影老大,明基為何集中發力全智能個人和家用產品線的核心所在。
明基中國投影機事業部高級產品經理端木曉斌稱,在接觸智能微型投影機之前,他對互聯網上一系列微投產品多少有些不屑。這可能與做慣了高亮、專業、高端的專注產品,形成的“指標認知”體系有關系。而且,在端木曉斌及其團隊,拆解并研究了很多品牌的智能微投產品之后,他們的這種“不屑”沒有因為競爭者先人一步的優勢而“減輕”,甚至還有些加重。
微型投影市場的魚龍混雜是業界共知的事情。除了極米、堅果、酷樂視等叫得上名字的企業,市場至少還有一二十家各種各樣的廠商和產品。一些年度銷量幾千臺的小品牌、小作坊,自然談不上研發實力、技術積累。甚至,很多企業打的算盤都是“賺一票走人”。
即便是近年來新興起的互聯網微投品牌——這些品牌一般很注重產品形象、品牌口碑——多數的研發力量也并沒有達到專業化的程度,更談不上歷史積淀。
投影機產品是一個從光學、電子、機械、流體動力、數字媒體技術、數學等知識和學科在內的復雜機器。尤其是智能化后的產品,又計入了諸多計算機學科的技術和知識。這使得微投產品不能類比智能手機這類產品的產業鏈和研發體系:微投產品的產業鏈每個環節的供給規模遠不及智能手機大,但涉及的環節總類和層次卻更廣;其市場銷售額和研發投入量也不如智能手機,但涉及到的創新焦點、形式和內涵卻更為豐富。正因如此,投影機產品才長期被認為是專業度很高的設備,而不是一般的消費型通用設備。
對此,明基認為“大廠的責任即在于改變市場的混亂”。明基新一批個人定位的微投產品,更多的專注于普及型個人影音應用的效果。這不同于此前明基微投陣營,強調800、900流明這樣的超過市場主流產品兩倍的高亮度。明基希望抓住消費者最需要的產品的最大短板,最快速度創造性的改善大眾人群中產品的應用體驗。
在研究了市場中百余款智能微投之后,明基將“鷹眼不虛焦”作為其i系列微投產品的核心突破點。
什么是微投產品的虛焦問題呢?簡單說就是,很多微投產品剛購買時畫面很清晰、銳度很高,但是使用一段時間后,畫面清晰度下降、像素邊緣模糊甚至混雜,色彩和對比度效果嚴重失真。
虛焦問題的原因在于,太多的微投為了控制成本(如果成本不能有效控制,那些銷量低、價格低的小廠如何存活呢),采用樹脂鏡頭,而非玻璃鏡片鏡頭。而微型投影內部結構緊湊,鏡頭距離光源、熱源距離更近。多片樹脂、塑料鏡片和塑料鏡頭筒由于其自身厚度結構的不同、尺寸的不同、距離光源和熱源距離的不同,在應用一段時間后出現老化、變形、內部應力分布、幾何對準等方面的不均勻“變化和錯位”,進而使得鏡頭銳度大幅度下降,出現虛焦現象。而且,很多微投產品內部空間設計不合理、布線凌亂且不進行套管包裝、熱動力結構出現眾多渦旋,進一步加劇了不同部件,包括但不限于光學組件的不均衡老化問題。
“依托代工體系,將產品做出來不是難事,第一次開機畫面很漂亮也不是難事。但是,實現產品能夠長期、穩定高品質應用則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正是看到了市場中已經存在的這些產品的嚴重不足之處,明基中國投影機事業部高級產品經理端木曉斌及其團隊,才會有對既有微投產品的那種“不屑”。
“最好的平衡各種技術、體驗和成本,這是明基智能投影的原則。但是,平衡不等于投降,一些部分的高配、精工細作難以避免”。比如,明基鷹眼不虛焦產品,采用6片全玻璃鏡頭、金屬套筒,更為高效和低噪音的散熱系統,全面實施套管和捆束的內部布線,集中優化熱動力和產品內部機械振動力學結構,實現全程壽命的高精度光學對準和穩態控制,在市場上首次做到全壽命不虛焦。
實際上,老牌投影廠商的優勢不僅僅是虛焦、散熱這些方面的動作,在產品的顏色調制、組件選擇、色輪涂覆材料的把控、關鍵軟件與APP的性能優化等方面,在產品從研發、制造到最后售后的全產業鏈服務能力與生態體系上都具有優勢。即便從成本角度看,明基可以憑借歷史的技術積淀、全球產業市場的分攤作用、從工程到家用與微投的全平臺研發體系等降低創新在單一產品、單位銷量上的成本壓力。
抓住市場產品的短板(虛焦),運用明基專業廠商的技術優勢和積淀(創新),將傳統企業專注專業的精工細作的精神與互聯網理念結合(性價比平衡)這是明基i系列微投產品的基本定位。同樣的思維也被用于明基i910這款全球首款傳統投影技術下的“電視化”產品。
投影還是電視,對于消費者主要有兩個區別:第一是大屏還是小屏;第二是,小黑屋還是白天。對于前者,大屏這是投影的優勢;對于后者,小黑屋者則是投影弱勢,是最大的體驗短板。而明基i910的特點即是采用高檔高對比度光學屏幕,實現了傳統投影與電視機一致的光照條件下的顯示效果,實現了投影大屏幕的電視化應用。
更為重要的是,對比采用同等配置的激光電視產品,i910的價格只有激光電視的三分之一。——這一點恰恰是互聯網產品精神所強調的“普惠”主義,即價格與價值的平衡。
明基認為,做微投、家用和個人市場,不能只強調專業品牌的內功,也有必要和新興品牌比比“外力”。互聯網精神不是新興品牌的專利,所以明基i系列投影已經整裝待發,它們將證明大佬不老,大象的舞姿也將輕盈如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