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6日,全球最大消費電子展CES盛會,在大洋彼岸如約而來。對于消費電子產品中的最大件、重頭戲,彩電產品,CES展會一直是“全年”風向標。本文的目的即是透過CES,看看彩電產業2015年會發生哪些變化,以及這些變化幕后的“秘密”。
1. 液晶能玩轉新背光源嗎?
2015年CES展會,彩電產品線,全新的東西幾乎都來自于“背光源”的改進。代表產品有兩個:第一是飛利浦的加入了激光紅色的液晶電視背光源方案;第二是TCL、長虹、三星、LG等企業推出的QLED技術的新背光源液晶電視。這個技術也被成為量子點技術,或者縮寫成QD。
對以上兩大技術的會展反響是:激光融合LED的技術,是一個特例,只有非主流廠商飛利浦進行了展示;QLED則算是整個液晶顯示產業的共性進步,是大家都力推的新東西。其中,TCL的產品已經在國內市場上市。行業研究認為QLED技術的電視產品會從2015年的年度百萬臺規?焖侔l展到2018年的近2000萬臺的市場占有量。
采用新光源技術帶來的好處是什么呢?或者說廠商們為何對QLED趨之若騖呢!答案分成三個方面:第一,液晶顯示技術發展到今日已經高度成熟,跨越性的技術難以出現,產業面臨某種創新危機;第二,OLED產品的競爭近在眼前,LCD需要技術提升,來盡可能延長生命周期;第三,液晶顯示的色彩質量一向主要由背光源決定,液晶電視產品提升背光品質的努力從未停止;第四,無論QLED還是加入激光技術,都可以提升產品的色彩飽和度和色域值。
無論是飛利浦的激光混合技術還是TCL的QLED,背光革新的好處都是提高電視的色彩表現范圍,那么這兩種不同思路的差異在哪里呢?答案是,QLED技術基本不改變原有液晶電視機背光源的主要構成結構,產品開發設計幾乎是模塊化替代原有的熒光粉LED技術;但是,加入激光光源,構成的LED和激光混合的背光源,卻增加了背光源的復雜性。由于激光和LED的出光特性、電學特性的差異,這對背光源的驅動設計、光學設計都提出新要求,同時亦要求對彩電的視頻信號優化技術做出相應的調整。因此,從成本和推廣的難易度看,QLED更容易成功。這是液晶新背光源技術QLED成為主流的原因所在。
CES2015很多廠商都推出了QLED新光源產品,那么這些產品有沒有什么差異呢?答案是,不同廠商給出的說明并不一致,甚至新技術的命名都有分歧。不過三星特別強調了其產品的環保特性:對此,猜測認為,三星可能使用的是無鎘的QLED材料。
此外,對于QLED技術的應用,筆者還可以提醒消費者:普通QLED材料用于提升液晶背光源,其主要效果是擴大了色域范圍;但是,如果使用棒狀QLED材料,還能直接導致液晶背光源省略偏光片結構,以及提升幾乎一倍的光效率的效果——對于后者,消費者應可以看到顯示尺寸相當的電視機產品,能耗下降20-40%。
普通消費者,除了關注液晶新光源的正面意義,更會對于液晶電視新光源技術的“負面描述”有所關心。對于QLED或者激光混合光源,主要的負面描述分成兩部分:第一,產品價格高昂;第二,這些技術改變了產品的色彩表現力,但是對分辨率、亮度、對比度、色彩分辨率、響應時間、解析力,以及高頻藍光的易疲勞性等其他顯示效果指標沒有明顯改善。即,液晶新光源不可能使得液晶和OLED站在同一顯示效果水平線上。